辟蹊径,尽量减少现在批量化生产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损失。
“好法子!”郭默听完,眼前也是一亮,“这样卖给m帝的也是我们淘汰过两次的计算机,不存在技术泄密的问题。”
“而且售卖的钱还可以继续用于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生产和研发,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就像是程控数字交换机一样,本来我们想要铺开,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
“但是将淘汰过几次的卖出去,就能从m帝、大婴这些国家身上把成本再赚回来!”
说着说着,他就联系到了前些日子刚刚卖出去的程控数字交换机。
“不错。”李暮微微颔首,笑道:“其实这个方法,是将产业、学校、科研机构三者结合在一起。”
“三者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
产学研是后世相当科学的体系,也是李暮给半导体找的一条出路。
不然没有产业,只专注于技术突破的半导体注定死路一条。
“这个方法我看不仅适用于集成电路计算机,还适用于我们以后的科研发展方向,值得大力推广。”郭默高兴地站起来道。
虽然现在夏国的科研产业大部分还落后于世界,但有李暮这个先例在,他相信用在不远的未来,终能全面赶超m帝和老大哥!
……
从国科院离开,虽然最后的结果还算愉快,但李暮的心中还是忍不住生出了些许紧迫感。
他在郭默面前夸下了海口,说领先国外5年,但这只是m帝没引起重视的情况跟下,一旦重视起来,大幅增加投入,或许两三年,甚至一年内就能赶上。
李暮心中暗道:
“必须得想办法尽快地提升集成电路电路计算机的集成度,不然要是以后被赶上乃至超越,目前的技术优势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正好光刻机的研制也停滞挺长的时间了,就从这上面先入手。”
“让我看看,做什么光刻机比较合适。”
一边看着脑海里的资料,李暮一边回到半导体研究所。
……
进入312实验室,王绶觉正站在计算机前忙碌。
看到李暮脚步匆匆地走回来,他以为是在郭默那里吃了瘪,走过去准备安慰几句。
只不过还没开口,李暮就道:“王所长,我有一个光刻机上面的新思路,您帮忙召集一下人,我们开个讨论会如何?”
“什……什么!你先去会议室,我马上去叫人。”王绶觉吃了一惊,反应过来后,立刻走出实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