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深刻一些。
评委们打分结束,然后就开始进行公示、评分相加。
所有评委对一名候选人的评分都加在一起,得出一个总分数。
随后就是所有的候选人根据评分的多少进行最后的排序。
这个过程也是要严谨认真的,所以,进行的速度并不是太快。
一直到下午将近两点钟,所有的工作这才完成了。
210名候选人,最终最后的五分之一与当选学部委员失之交臂,共有168名新的学部委员终于诞生。
当然,这还没完呢。
这新诞生的168名学部委员一定要上报上级部门进行审批。
审批之后还要公示。
公示期结束之后,就可以给这些新晋的学部委员发证书了。
这些人算是在龙国的国内科学界走到了最顶端了。
今后,他们将会获得科研资源的倾斜,他们将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方学术大佬,说他们要开宗立派也不为过。
王浩然亲眼看到了最后的新晋学部委员的名单。
肖仁明、钱大可等人赫然都在列。
此外就是北大的范开勇、林万钧还有清华的冯云尚、李清河等人,也全都当选!
还有,京理工枪械专家葛强军、枪械所的所长孙世同,也全都成为了学部委员。
京理工在这次评选中可谓成了大赢家。
他们一共推出来近30个候选人。
共有22个成功当选学部委员!
这当选比例实在是太大了。
而清北两校这次表现得其实也算相当抢眼了。
清华一共有8个教授新当选学部委员。
北大一共有11个教授新当选学部委员。
可他们跟京理工相比,一下子就差了一大截。
清北作为一流名校,都会感觉到有点儿丢脸。
……
全国的科研单位都在关注着这次的学部委员增选大会。
北大校长杨德忠这天上午就有点儿心不在焉。
他人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心却已经飞到了科学院评选学部委员的会议大厅。
一整个上午,杨德忠都在等最后的消息。
他在科学院也是安插的有耳目的。
结果只要出来了,马上就会有人打电话给他说。
就这么地,等啊等啊,一直到了下午的一点多,第一个消息传了过来:第一位学部委员应该是已经新鲜出炉,那就是北大的无线电电子系教授肖仁明!
杨德忠赶紧派人去告知肖仁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