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海贸。”彭赓却答道:“皇上应该是从朝野的反应中,发现海贸并不像之前他想的那样可有可无……”
“你们两个说的都对。”胡惟庸有些懊恼的点点头道:“这件事怨我,我没想到皇上和太子,会把老六当成大人看。”
说着他站起身,示意长随给自己整理衣冠,接着说道:“误判自然会引起失误,皇上现在已经重视起市舶司的事情来了,我便不能再明着插手。”
“不管了吗?”商暠忍不住问道。
“恩相只是说不能再明着插手。”彭赓道。
“没错,海上这一块,本相是绝对不会放手的。”胡惟庸接过直角幞头,缓缓戴在头上,对着镜子仔细扶正。
他还有半句话没说——海上是朱老板控制力最弱的地方,却也是最有可能创造奇迹的地方。
……
穿戴整齐后,胡惟庸便火速进宫,向朱老板递送急报。
“不是说了,凡事先禀报太子,由太子决断么?”谁知朱老板见是见他了,但见面先把他批了一顿。
“是,是微臣习惯有大事先禀报皇上了。”胡惟庸忙惭愧道:“真是糊涂了,臣有罪啊。”
“行了,下不为例吧。”朱元璋接过吴太监奉上的奏报,扫一眼后,却不以为意的松口气。“还当哪里又有农民起义了。原来是苏州民变啊,那就没什么大不了了。”
“啊?”胡惟庸吃一惊,没想到皇上会这么瞧不起苏州的战斗力。
“啊什么啊?”朱元璋哂笑一声道:“没有人比咱更懂造反了。你没造过反不知道。
“这人只有穷的活不下去了,才能豁出一身剐。而且他们一定先把矛头对准身边欺压他们的土财主、狗大户,咱还得往后排。
“苏州,那是富甲天下的地方,大户们从指头缝里漏点儿,就够老百姓吃饭了。所以苏州的百姓,不会真的造反,只会骚乱而已……”
朱元璋说完,将那份急报搁下道:“这件事,咱自会处理,中书省就不用管了。”
“是。”胡惟庸应一声,刚要退下,却听皇帝又温声说道:
“另外,你政务繁忙,收到奏报,还得亲自跑来禀报,太辛苦了。”
“臣不辛苦,臣心甘情愿。”胡惟庸忙表示自己担子不重。
“再说,下面的奏报,还得中书省转呈,也太慢了。”朱元璋却已经打定主意道:
“咱那日听宋先生讲书,说到宋代有‘通进银台司’,专门负责接收天下章奏案牍及文武近臣奏疏,以及进呈、颁布之事。
“咱感觉很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