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豪气,真不愧是咱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高兴的拍了拍老六的肩膀道:“要是真有那么一天,咱一定让你挂帅!”
“好,父皇,咱们一言为定!”朱桢举起手来。
“一言为定!”朱元璋便笑着跟他击掌。
“还有第三策呢?”朱桢又追问道。
“第三策,‘重设市舶司,大力开展海上贸易’……”朱元璋却露出不敢苟同的神情道:
“老六,你让他给骗了。这些年,市舶司早就收不到几个税了,不然咱咋舍得关掉呢?”
“父皇,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走私太猖獗,才让市舶司收不到税啊?”朱桢反问道:“不然为啥宋朝的市舶司能赚钱,元朝的市舶司也能赚钱,就咱们大明的市舶司,赔钱呢?”
“嘶……”朱元璋摸摸自己的下巴,讪讪道:“中书省这样说,咱以为是小事一桩,也没多想,就准了。”
“小事一桩?”朱桢大摇其头道:“儿臣路过太仓时,召见了原来市舶司的官员,跟他们交谈得知,北宋中叶,市舶收入达五十万贯。到了南宋,市舶收入更是高达一百五十万到两百万贯,最多时占全国岁入的两成!”
“到了元朝,大多数时候,市舶收入比南宋还高,依然可以占全国岁入的两成。仅太仓市舶司,一年就向元廷上交珠四百斤,金三千四百两!所以当时人们都说,市舶收入是‘军国之所资’!”
“乖乖,这么多么?”朱元璋瞪大眼睛,对一个快穷疯了的皇帝,这些数字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朱桢撇撇嘴道:“元朝才亡了几天?调阅档案查一查,不就知道了?”
第三一四章大哥赞助
“妈的,大意了……”
朱老板雷厉风行,且是个数据狂人,前朝所有档案一应俱全,马上命人取来一看。便见朱桢所言一点不虚,甚至还说少了——
在元朝起先的几十年里,元廷每年包括关税和直接参与海上贸易获得的收入连年递增,到了元至大年间,最高达到了三百万贯之巨。
随后便开始连年锐减,到了元顺帝在位初期,便已经萎缩到不足三十万贯。然后到至正年间直接归零……
“当初中书省的人,单给咱看元朝最后几十年的市舶收入,咱当然不会在意了。”朱老板终于意识到自己被愚弄了。愤然道:
“所以到了本朝,咱也没把市舶司的事儿放在心上,每年收不了一万贯的税,还招引不法之徒,串通倭寇,刺探情报、贩卖兵器,实属得不偿失,便干脆把市舶司给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