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根据各区域百姓的需求,另做投放。
这个行为,唤醒了海城的一丝生机。
但紧跟着,许多商户相继过来叫苦。他们不务农事,就靠着门店的生意糊口。
皇商把生意做成这样,他们怎么活得下去?
江知与就让他们也参与到市集交易里面来。
“你们要钱还不是买东西?愿意尝试的,先登记一下铺面地址,有何物品,都是什么价钱。”
涨价以后的商品,不适合投放。
江知与想要两头登记,这边登记货物与价格,在外以街区的形式对接百姓,登记他们的需求。隔日送货过去。
他想试几天,看看亏损情况。
如果承受得起,他再从账上支出一笔银子。然后满城募捐。
富户豪绅之外,海城的官吏,一个都少不了。
他会参考最初救助枫江县百姓时一样,张贴红榜。
捐赠多少,都有数目。
这些被海城滋养得流油的人,该出出血了。
这个对策,短期内调动的官吏不计其数。
户部的人手不够用,江知与又去找盛荣借人。
盐课司的官吏本就在外头收盐、运货,满城分区cao持。这件事交到他们手里,他们都不乐意。
江知与承诺会从皇商账上另发一份月银给他们,他们叫苦推辞的话堵在喉间,开口全是抢着要干活的声音。
这头进入正轨,江知与又一家家的上门筹款。
他话说得漂亮,不论当前形式如何,爱民如子的官员,总不会被苛待。
这群人心惶惶的职官,自知贪墨巨数,这时吐出来一点,全当买命钱,有何不可?
但想得开的人,是少数。
江知与不厌其烦,也不管别人怎么讽刺讥嘲,一次次的上门,又一次次的游说,以少数撬动多数。
以区域张贴的红榜,写在上面的名字越来越多,数目也越来越大。
捐赠钱财之外,又另外写出钱财走向。
皇商那头的缺口不急着补,先拿大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