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约定。
所以,在昭襄王二十五年的秋天,魏国试图向赵国宣战的时候,嬴稷派遣出了自己的使臣。
秦国的使臣十分温婉谦逊,他找到了魏王,问他:是想要继续攻伐赵国,还是想要和当年的燕国一样,被秦国兵临城下。
魏王感受到了秦国使臣的温婉谦逊,所以他表示自己并不是要攻伐赵国。
他们毕竟是都出自晋国,怎么可能互相攻伐呢?
这一年便这么轻松而又和平的过去了。
昭襄王二十六年。
官渡。
陈慎坐在新建立的“学校”中,看着众多学子们的“课业”,脸上带着些许满意之色。
他已经将自己所学的东西教授给了这些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秦国人,而剩下的一小部分也是决定要留在秦国为官。
这些是“陈氏”的门生。 要想成为世家有很多要素,其中之一便是“门生故吏遍天下”。
比如三国时期的“四世三公”袁氏,为何同样是针对董卓,可曹操刺杀之后只能够潦草的逃跑,甚至被董卓光明正大的追杀,但袁绍说出“吾剑也未尝不利”之后,还能够回到原始?
因为当时的朝堂之上,有一半以上都是袁氏的门生。
这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
而陈慎如今在做的,就是这个。
这些学子都是他的门生,日后在朝堂上不仅是一股相互的助力,更是“陈氏”的助力。
当然,这对于这些学子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他们有了天然的“关系”网络,可以互相的联络,互相“有情谊”的办对方的事情。
“咳咳.”
陈慎微微咳嗽一声,脸上的神色疲惫而又苍白。
事实上,自从前几年他回到官渡后,身体就一直不怎么好,能够活到现在也是因为一直在苦苦支撑,他想把心中的遗憾补全。
昭襄王二十五年的冬天,在寒冷的雪花落在了地上了后,各国的王都收到了一个秘密的消息。
文安君陈慎,病重。
章台宫
嬴稷急的几乎是嘴角出现了血泡,他来回走动在宫殿中,不一会儿远处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陈昭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参见王上。”
嬴稷摆了摆手:“不必多礼。”
“官渡可是有信前来,文安君的身体如何了?”
陈昭的声音中带着些许沉默的说道:“父亲的身体已经不行了。”
他的双眸中含着泪水:“即便臣此时日夜兼程回去,只怕也赶不上见父亲最后一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