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或许当权者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要掩埋历史的真相,但无论他们用了什么样子的手段,后世的人总是有办法从浩瀚如烟的历史中找到只言片语,加以分析。
毕竟,人会说谎,史书由人写就所以或许也会说谎。
但真实存在过得事情不会说谎,时间也不会说谎,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总会揭开。
“昭襄王十八年的秋天,持续了三年的平都之战终于要结束了,但不管是魏无忌还是廉颇、亦或者是秦军的主帅白起都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无论是哪一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们国内的粮草还能够支持他们么?” “三年的战争像是一个巨大的熔炉一样,无论多少粮草进入到这个熔炉都会被熔炉中的火焰焚烧殆尽,而后化为这个巨大的“绞肉机”的燃料,为战场提供新的动力。”
“当战争结束的时候,战争的胜利者,秦国未来的武安君终于要面对他此生最重要的一个抉择了。”
“那就是杀,或者养。”
“在那个礼乐虽然崩坏,但人还是有最后道德底线的年代,杀降意味着以后或许再也不会有人投降了,也意味着秦国以往的仁义之名会全部随着他的一道命令而消散。”
“但如果不杀?”
“不杀的话,秦军的粮草无法养活三晋剩下的近乎二十万的投降俘虏,秦国的国力虽然强盛,但还没有强盛到这个地步。”
“杀与不杀都成了一个问题。”
“这位武安君从未曾想过,自己需要处理除却战争外的另外一些事情。”——摘抄自《华夏战争史·平都之战》节选;作者:陈珂
“战争或许会结束,但每一场战争的结束都不会随着“战潮的结束而结束,因为战争不是目的,战争背后的故事才是目的。”
“就如同平都之战一样,平都之战是三晋为了限制秦国,也为了打消天下间的流言而发动的一场战争。当然,也有某些学者的观点是:这场战争是赵惠文王提前预判到了未来赵国的处境,所以提前为赵国谋出路的产物。”
“当然,因为有着之后发生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承认有这样的可能。”
“但这场战争即便没有这些阴谋诡计,它也依旧是一场堪称“伟大”的战争,毕竟在这一场战争之后,秦国彻底的奠定了第一强国的位置,并且利用战前的约定,只是付出了一些“金钱”的代价,就收纳了无数的城池。”
“这使得秦国的疆域再一次的扩大,奠定了未来始皇帝一统天下,横扫六合的壮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