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盗了一阵墓便收手,有人伺机而动,有人则以挖坟为生、盗墓为业,殷杨家族便将盗墓挖坟视为事业。
盗墓不同于耕地读书,本不光彩,水平在高,终究上不了大雅之堂。盗墓界据此一片散沙,帮派分散,各干各的。
几百年前,盗墓界出现了殷、杨两家。这两家盗墓水平高,讲究道义,遵循行规,虽爱财但不贪财,虽挖坟但不毁坟,虽开棺但不亵渎尸体。历经了上百年的历程,殷、杨两家实力有了积淀,逐渐各成一派。
同为盗墓界的顶级水平,殷、杨两家则各有千秋。殷家以阴阳八卦风水玄幻奇幻之术为立足点、精通熟谙风水堪舆之术,擅长寻龙把穴、寻脉把相之术,更有服魔训鬼、降魂防妖之法。
杨家则迥然相异,其以物理器械、天文地理勘测、土木勘探、坟墓楼宇兴建之术为看家本领,擅长制造各种精妙之盗墓设备,尤其精熟火药爆破之技。
盗墓界不同于武林界,没有所谓武林大会,期间更无交流切磋之机会,各干各的,虽是自生自灭,但殷、杨两家出奇的挺过了几百年,并且经久不衰,久负盛名。
同行为仇。殷、杨两家从未正面接触过,自然无所谓深仇大恨。
但三十年前的一次盗墓之中,殷、杨两家在一战国古墓中不期而遇。
关中大地,八百里秦川。一望无垠的终南山中埋着一个战国古墓,殷、杨两家为此煞费心机。
几经酝酿,几经周折,殷家藉着风水堪舆之术,费尽心机找到了这个古墓;几经勘测,几经波折,杨家凭着土木建筑的深厚功底,挖空心思的找到了此墓。
两家虽然能找到古墓,但所用的原理甚是不同,一点不搭边。这战国古墓绵延数十里,两家所依仗的方法截然不同,因而,两家在寻找此墓的过程中并未相遇。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殷家依仗看家本领,从“活口”处进入了战国古墓;杨家则仰仗着火药,从墓穴的正墓门直入。
盗墓的手段可以不同,但盗墓的规矩是相同的。天黑入墓,子时开棺,这是盗墓鼻祖留下的规矩。正是这一规矩,两级几乎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进入墓中。
殷、杨两家个各有十多个汉子进入了墓中。由于墓穴之大,并且两家在墓中的路线不同,进入墓穴之后,两家并未相遇。
但殊途同归。子时之前,两家在主墓室之中不期而遇。自报家门之后,两家开始为这墓中的宝物纠缠起来。
这战国墓中,宝物甚多,但依旧僧多肉少。
杨家大当家的四十出头,但仍旧盛气不减,丝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