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考试。
听到苏耀云的回答时,大家都愣住了,不仅为她那口纯正的俄语震撼,更为她嘴里蹦出的一个个词还有她所描绘的那幅蓝图所震撼。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就传进国内了,甚至在50年代末时,上面就提出华国未来农业的出路在于农业机
械化。但这么多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国内发展进展并不大,所以大家对农业机械化的设想还停留在用拖拉机代替牛,用联合收割机收稻谷。
但听听苏耀云说的什么?用播种机和插秧机实现机械化播种,什么喷雾机、喷粉机都能帮忙施肥浇水,甚至还有农业运输机帮忙将农产品运回家……
大部分人未曾想过这般画面,心里觉得天方夜谭,但又忍不住为苏耀云口中的设想心潮澎拜。
而小部分如严老、如宋臻还有几个研究所的领导有所研究,大致预测到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但也被苏耀云所震撼到,同时他们又意识到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不过,大家都很欣赏苏耀云,同为研究者都清楚做研究不怕你天马行空,就怕你固步自封什么都不敢想,因为每一个大胆设想说不定会引起新的科技变革。诸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当时哪个不是匪夷所思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苏耀云更是手到擒来了,毕竟在后世学习一门学科都会先说学科的历史。更何况作为科研人员写文章还总是要综述。
方涣涣从苏耀云讲话那一刻,就觉得自己输了,那口流利的俄语比她说得更好,和俄国人当地人说得几乎无差异。而第二个问题,不说严老满意点头的模样,她自己也知道苏耀云回答得非常好。
因为她三个月前就去了京市听专家们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苏耀云不仅都说到点上,甚至还详细地展开细说。
方涣涣脸色发白地盯着苏耀云,她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眼前这个脸嫩得能掐出水来的小姑娘怎么会像一个经历过几十年的研究的学者一般侃侃而谈。
“好!”研究院的马院长激动得拍了拍手,非常满意地看着苏耀云。
马院长旁边的另外一个中年男人拍了拍严老的肩,惊喜道:“严老,这是从哪里招来的?”
严老也没想到苏耀云给他带来那么大的惊喜,笑得见牙不见眼,“赵副院长夸错人了,都是小宋慧眼识珠。”
又小声地和他说了当初怎么把苏耀云招进来的过程。
虽说严老是项目的带头人,但他向来不喜行政上的活,只想做个纯粹的学者。组织见他这边,便遂了他的愿,特地委派了两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