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王。此人对巩固清朝政权、平定西南起了重要作用。
这段史实,毛主席在延安整风时、在进北京之前的西柏坡都曾谈过多次。他号召全党学习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越是在胜利的形势下,越要克服骄傲情绪,保持清醒头脑,不犯李自成的错误。对于一篇史论文章如此重视,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中最具伟大意义的著作。它由于毛主席的推荐,在全党推广学习,并被各个解放区改写成《闯王进京》、《李闯王》、《九宫山》等剧目,在历史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1949年月,毛主席离开西柏坡前,提出“两个务必”,又强调“进京赶考”,“不要学李自成”。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要“坐北京,没有党外人士参加政府是不行的。要大胆安置像傅作义、程潜这样的人,使其各得其所”,这都是在借鉴历史的智慧之举。
游览山海关时,毛主席沿着长城走着,见到一个烽火台,又向大家讲起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说守信与失信,必有两种不同的结局,这是领导者不可不注意的。
从“第一关”城楼下来,又参观了老龙头、秦皇岛码头、耀华玻璃厂。当晚就住在了北戴河,第二天前往唐山视察。
几个月后,毛主席又来此度假,并写下千古名篇《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两千年来,秦皇刻碣,汉武筑台,魏武咏志,隋唐东征,宋金禁海,元祖造船,明军设卫,清军入关,军阀圈地,高官建楼,洋人置业,文人立碑,有多少风流,启人幽思,动人情怀,催人猛醒,令人浩叹!但拂拭残碑,遍寻典册,能把北戴河这个题材写好写活,又能摄人魂魄,使妇孺皆知,让人过目不忘,只有毛泽东,只有这首《浪淘沙北戴河》。
这首50字绝唱,却装下无穷大内容。上阙是空间的高远,下阙是时间的飞逝。空间高远,人间最好;时间飞逝,当前可握。空间茫茫,唯人为亲;时间悠悠,方向可辩。
大哉毛泽东!
此词境界之高,跨越魏晋风骨,唐宋骚客。前人已矣,往不可追;后世腐儒、酸儒、犬儒、俗儒、陋儒者众,恐亦难望其项背。
然察毛泽东之本意,他肯定不喜欢人们多么欣赏他的词作。他魂牵梦绕、殚精竭虑的,是希望人们听懂他的忧虑,认可他的思想,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