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确认的。比如长安城和开封皆是。
中国历史上建筑、修城历来都讲究中轴线和对称,北京城初建时也沿袭这个思路,左右对称的元大都就是如此。明清时期的城墙城门,均是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和扩建的,仍然遵循着一个中心,一条轴线的宗旨。中心即紫禁城,再往外是皇城、内城、外城四道城池,大圈套小圈。一条线,即是旧城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这条线。现在称“中轴线”。
北京除了中轴线这条旱脉,还有六海水系的水脉。
元代《析津志》有云:“山有形势,水有源泉。山则为根本,水则为血脉。”明、清的史料中虽没有提及“龙脉”的概念,但这条线真实存在,也被学者和普通百姓所认可。北京的六海水系就是一条水龙:南海是龙头,中海、北海、什刹海是龙身,积水潭(西海)是龙尾。
建国后,对北京城市布局研究最深、贡献最大的梁思成先生,曾以浓墨重彩赞赏道:“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心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延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北京的中轴线就被称为皇城古都的龙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004-00年)》,有专门对这条中轴线的论述:新规划的中轴线由三段组成:中间是记录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轴线”,向北是记忆奥林匹克运动在北京的“现代轴线”,向南是永定门外具有可持续发展广阔空间的“未来轴线”。三段轴线有机连接,在保留北京古都风貌的基础上,以建立现代轴线和未来轴线为标志,创造性地发展了现代北京的城市格局。
总之,千百年来,北京的城市建设除拆去了城墙之外,基本格局依然清晰可见,并没有大的变化。或者说古代虽然没有留下城市规划,但其规划格局却一直沿用至今,包括我们建国后的前0年,改革开放的后0年,大破大立,忽左忽右,多么热闹,何等辉煌!但仍然没有也不可能摆脱旧京格局。念及此,我们不得不对前人的智慧和传统的力量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
陶砚瓦惊觉:如此看来,这个项目就要落在龙脉上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