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在这两位君王之间的秦惠文王,看起来则少有拿得出手的功绩。
但若细心之人,便能发现,秦惠文王的功绩,绝不比二者小。
秦孝公变法,没有秦孝公的压制,旧族势力蠢蠢欲动,秦惠文王在亲政三年后,将所有旧族势力除尽,拥立变法。
之后秦惠文王取蜀地,让秦国有东出的根基,伐取义渠设二十五城,让秦国拥有源源不断的战马。
这一件件事情,都为秦国打下东出的根基。
前些时日在阳城时,白衍还曾与司马兴聊过,当初秦相张子主张东出伐魏,是司马氏的先祖司马错主张伐蜀,而秦惠文王思虑再三,选择伐蜀。
从这件事情就不难看出,在秦惠文王时期,也是司马氏最鼎盛的时期。
伴随着思索。
许久之后。
白衍终于看到,远处一望无际的平地上,坐落着一个巨大的都城。
新郑!
“业!”
白衍骑着马,转头看向业。
业点点头,连忙驾马离开,并未跟随白衍一行人前往新郑,而是身着布衣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赶去。
在阳城的时候,白衍便通过百姓,打听到新郑城外一些明显的位置,随后托吕氏掌柜,让人去联系此前暴福遣来的那名老者,按照约定来到新郑。
业便是负责与那名老者联络。
此次秦国伐韩,已经攻破新城,故而新郑定会严加看守,楚国若想派遣杀手、死士,定会需要暴福安排。
马车内。
姚贾听到马蹄离开的声音,似乎有些疑惑,随后掀开小窗的布帘,看向外面。
“大夫,可是有事?”
姚贾询问道。
然而白衍却对他笑着摇头。
“姚大人,无事。”
白衍轻声说道。
姚贾点点头,没有继续问下去。
新郑城。
伴随着白衍骑着战马,逐渐靠近城门,很快便看清城头上的守卒,不下数百人,而在城楼下的韩卒,也有四五十人之多。
因为秦国大军在新城,并未包围新郑,甚至连何时攻打新郑都不可知,故而新郑此刻并非封城,百姓、商贾仍可以进出,不过比起以往,此时进出的检查无疑是十分严苛。
城楼上一名名手持长戈的韩卒,以及城门一名名韩卒,当看白衍一行人,或者说看着秦字旗,眼中的愤恨毫不掩饰,不过看着那秦字旗,他们心中也有一丝恐惧。
他们是韩人,秦国举兵伐韩,他们自然不喜秦国,而那一丝恐惧则来自于如今秦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