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年轻们虽然还有些不明白,但是他们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是真正的纪律队伍,毫不犹豫的去执行了任务。
老猫分配好任务后,把章队长喊到了办公室里:“老章,下午有一架次来自莫斯科的航班将在南苑机场降落,飞机上有来自朝日新闻社的采访团队。他们的身份十分敏感,你亲自带队负责保卫工作。”
章队长是老同志了,毫不犹豫的点头:“组长,您放心吧,我保证完整任务。”
【日本航空(jal)与苏联民航总局(aeroflot)于60年代初达成协议,使用苏联的ty-114客机联合运营莫斯科至东京航线】
与此同时,友谊宾馆那边也做好了准备,腾空了整整两层楼,准备接待前来开会的外国嘉宾。
1960年 9月 11日上午。
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家,因审核大会齐聚京城大学。
世界各大报社的记者们,佩戴着特殊证件,在气象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京城大学礼堂外。
他们不时用相机对准远处的志愿者。
气象员们纷纷扭头,将询问的目光投向负责现场指挥的老猫。
老猫摇了摇头,传递的信号很明确:对方只是拍照,并未做出任何不当举动,不必理会。
实际上,这些记者在获准进入京城大学前,都已签署协议,清楚采访范围。
况且,能来到此地的记者,大多与我方关系良好。
毕竟在那个年代,无产阶级是一家。
无论是小美家还是小欧家,都有我方同志开展工作。
这些同志遍布各个行业,其中也不乏报社的记者。
随着时间流逝,世界各地的数学家在工作人员陪同下,陆续抵达京城大学大礼堂门口。
他们并未急于进入礼堂,而是站在原地,热烈地交流学术。
毕竟学术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同行的一句话,或许就能解开困扰数月的难题。
此次参会的皆是国际顶尖数学家,他们也想借此难得的机会拓宽国际视野,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上午七点,一辆黑色小轿车驶入京城大学,径直停在大礼堂门口。
一位中年人从车上下来,不少在场的数学家见状,纷纷发出惊呼。
“是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他不是隐居了吗,怎么也来了?”
作为国际数学界赫赫有名的数学家,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教授一出现,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早已等候多时的记者们立刻围了上去。
法国《世界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