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五十岁,但这些年常年在戈壁滩上奔波忙碌,身体早已不如往昔那般硬朗。
出了水之后,他连连打了几个喷嚏,身子微微颤抖。
“局长,您赶紧穿上裤子。”警卫员递过来裤。
李局长摆了摆手,说道:“别忙,等会我还得跟李老弟一块下河检验成果,这一脱,一穿,更容易着凉。”
警卫员清楚李局长的性子,也不敢再劝了,将篝火升得旺旺的。
于是,河边就出现了一道奇景,只见三个头戴毡帽,身穿厚袄,却光着两条大腿的家伙,蹲在篝火边撅着屁股烤火。
幸好这里没有人路过,警卫员们也都是男同志,要不然的话,非得被人喊“抓流氓”不可。
戈壁滩上的群众大多不吃鱼,这甘子河虽然河面不算宽阔,可里面的鱼类资源却极为丰富。
李爱国的手还没烤干,就听到河里面传来“扑棱扑棱”的声响,定睛一看,只见一条大鱼正奋力钻进了竹篓里面。
“诶,赶紧的啊。”一个警卫员眼尖,看到鱼后,双眼放光,兴奋得当时就想跳进河里面去抓。
却被李局长一把拦住了:“别着急,我想看看这一个竹篓到底能抓多少鱼?”
有李局长阻拦,那些警卫员们只能眼巴巴地蹲在岸边,眼睛紧紧盯着竹篓。
足足半个小时后,看到竹篓的钢钎微微抖动,李爱国知道继续抓下去的话,竹篓可能要扛不住了。
“现在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
当然了,这一次李爱国说什么都不让李局长下河了,而是自己带着老黑来到了竹篓旁。
此时的李局长还有点生气,但是下一秒就喜得合不拢嘴巴。
只见李爱国双手“囊中取物”般,伸进竹篓里面,拽出一条足有三斤重的大鱼,扔到了岸上。
“哎吆,三斤!”
“哎呀,五斤!”
“好家伙,这条鱼该有七八斤了吧。”
不得不说甘子河看起来不大,里面的鱼类资源还挺丰富的。
四个竹篓被装得满满当当。
里面有肥美的鲫鱼、重口裂腹鱼、极边扁咽齿鱼。
最多的则是一种体表光滑无鳞、身形修长、背部呈青灰色的高原冷水鱼。
据李局长介绍,这鱼在甘子河中叫裸鲤,在青海里叫青海裸鲤,应该是湟鱼的一种。
竹篓里面的鱼大部分都被丢到岸上,李爱国看到竹篓的底部,还有十几条小猫鱼,不屑一顾:“丢掉、丢掉!”
十几条小猫鱼顺着河水,欢快的游走了。
警卫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