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这个陌生人在旁边,所以话没有讲出来。
但是周齐工心中却是暖呼呼的。
他紧紧的握住郑教授的手,压低声音:“老师,这次我确实是为了集装箱技术来的,不过跟咱们部里面没关系。”
周齐工指了指李爱国说道:“这位是前门机务段的火车司机李爱国同志,集装箱技术就是他提出来的。
他有信心说服铁道部门出面搞集装箱技术,不过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些小问题。”
“铁道部对集中箱技术感兴趣也是,这玩意可是个好东西啊,可惜咱们交通部的人目光太短钱了。”
郑教授欷歔两句,将李爱国和周齐工让进了办公室里。
得知两人要找全国各港口的起重机数据后,他站起身从书柜里取出厚厚一摞资料。
“这里是各个港口的起重机数据。”
看着厚厚一摞资料,李爱国脑瓜子嗡嗡作响。
这玩意要想全都搞清楚,至少得大半个月的时间。
另外,除了起重数据外。
运输集装箱的卡车还要能够通过各个港口,甚至是铁道上的车皮也要根据港口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改造。
这些都需要一个专家级人物负责。
李爱国看着正在翻阅资料的郑教授,笑了笑:“郑教授,您愿意帮我们完善集装箱技术吗?”
手停滞在书页上,郑教授抬起头,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向李爱国。
“李司机,实不相瞒,我非常看好集装箱技术,但是我是海运学院的教授.还承担了教学任务。”
李爱国很轻松的说道:“这个好办,我可以把你暂调到京城机务段,以顾问的身份参加编撰集装箱标准的工作。”
“你一个火车司机,把我调到京城工作?”郑教授忍不住揉了揉耳朵。
他倒不是看轻李爱国。
而是像这种临时的调动,不但要得到海事学院领导的同意,还要得到交通部领导的点头。
这些都不是一个小火车司机能够办到的。
李爱国没有回答他,而是抬头看向了周齐工:“老周,除了郑老师外,是不是还有个董老师,也对集装箱技术感兴趣。”
周齐工点头:“董老师是水运管理专业的专家,国内码头的调度细则,大部分是董老师带队起草的。”
周齐工讲完之后,就觉得不对劲。
怎么着,除了郑教授,他还准备把周教授也带到京城?
“那好!”
李爱国没有回答他,而是看向郑教授,指了指办公桌上的电话:“我能用一下电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