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议。
就这时,系统声音响起。
“模拟药物实验室是通过对生物分子层面的深度扫描和数据挖掘,结合疾病发病机制进行靶点锁定。”
“越是复杂的疾病,越是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比如渐冻症、帕金森等靶点锁定需要的数据越大,越难以发现。”
系统这一解释张扬倒也明白了,确实要是50点能量值就能100%找出一款疾病的靶点,那未免也太容易了。
不过,他还是有些不爽,50点能量值这就没了?
“建议宿主可以继续尝试。”
张扬无奈地摇摇头,随即道:
“继续进行‘靶点探索’。”
“正在进行‘靶点探索’……”
“恭喜宿主成功发现‘sac环化酶’生成靶点,目前药物研发进度10%。”
“下一阶段:先导化合物筛选(30%)。”
这一次张扬没有着急继续推进研发进度,而是看了一眼控制台上的数据资料。
果然,在药物靶点一项上从之前的:“无”变为“附睾内hco”。
他随即点开更详细的资料界面,关于该靶点的所有资料出现在眼前。“hco是sac最重要的生理激活剂,在细胞内,hco结合到sac的特定调节位点β-c,引发sac蛋白构象变化,从而激活其催化活性,促使其将 atp转化为camp……“
飞快地看完,张扬心里越发震惊,他几乎立刻就能判断出这个靶点应该是保真的!
毕竟这些资料虽然看起来很专业,但在张扬这样的专业人士眼里这就是一份完整的说明书!
而最让人震惊的是!
按照他以往的经验,药物研发团队想要搞清楚sac的靶点信息,运气好半年,运气不好一年都有可能!
现在!
模拟实验室竟然短短几分钟内就完成了……
想到这里,他目光落在了“下一阶段:先导化合物筛选(30%)”上。
系统恰到时机的响起声音:
“确定靶点过后,模拟实验室将在庞大的化合物数据库中进行‘靶点-化合物’的结合模拟,初步筛选出一系列有可能与靶点相互作用的化合物,这就是‘先导化合物’。”
“同时,初筛后会初步的实验室测试,使用简单的细胞模型来观察它们对靶点的作用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化合物会因为活性不足或选择性不佳而被淘汰,只有少数展现出一定潜力的化合物能够进入下一轮优化。”
“该流程数据庞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