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咬上一口。”
“而西南一旦动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是的,李世民不愿意和吐蕃开战。
包括在原本历史轨迹中,李世民明明打赢了松州之战,最终还愿意和吐蕃和亲。
所顾虑的,正是这一点。
贞观时期,其实大唐远远没有那么太平。
北部的草原民族,哪真是打了一茬又一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再加上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也不安生。
而只要大唐和吐蕃一开战,其他的各个国家,一定会闻风而动。
所以,不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李世民是不愿意和吐蕃开战的。
但是如果坐视吐蕃发展壮大的话,将来一定会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
李世民绝对不是心慈手软之辈,想到这里,他眼神一寒,然后问道:“苏长生,可是,吐蕃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
“他们住的地方太高了,我大唐士兵到了他们国土,实力十不存一。甚至许多士兵都会因为水土不服而患病。”
“也正因为如此,在和吐蕃的作战之中,我们只能被动防守,而很难主动进攻。”
“如若不然的话,朕怎么会容忍他们这么久呢?”
李世民不是吃素的,东突厥、西突厥、高句丽,包括新罗百济,都被灭亡了。
为什么他对吐蕃能如此容忍?
真实情况是,吐蕃的地势太高了,因为高原反应的存在,大唐士兵完全没有办法攻打到吐蕃本土去。
要不然的话,李世民大概率也不会容忍吐蕃如此猖獗。
苏长生听到这里,微微而笑,然后对李世民说道:“陛下,但是这些倭人士兵可以。”
闻听此言,李世民眼睛不由一亮,忍不住问道:“苏长生,你是说,这些倭人不怕突厥的环境?他们到了突厥的国土,也不会水土不服?”
其实,倭国的海拔更低,他们已经完全适应了低海拔的生活,到了吐蕃,怎么可能会没有高原反应呢?
但是高原反应,其实是完全可以通过训练加以克服的。
苏长生不由说道:“陛下,这种情况呢,叫做高原反应。”
“而高原反应,其实是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克服的。”
“这些倭人士兵,只需要进行三四年的训练,完全可以适应高原作战。”
听到这里,李世民不由大失所望,他不由说道:“倭人士兵只有四万人,怎么能够呢?”
“想要征服吐蕃,至少也要三五十万大军啊!”
“这么多士兵训练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