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舍利子。”
“舍利子?就是传说中高僧火化之后结成的宝物?”
苏轼摇了摇头:
“没那么简单,舍利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因此也十分难得,并不是所有佛法精深的高僧死后都会有此宝出现。
“要想结成舍利,僧人必须在肉体上修成所谓“无漏金刚身”,而且,在僧侣往生之时,必须圆满诸德,自行入寂,不能是病死老死,更不能是意外身亡。
“不仅如此,在僧人圆寂之时,还须得靠自身引动智能火,焚烧肉身,而不是由外人火化。当然,就算是满足所有的这些条件,遗体也未必能形成舍利,一切还要看缘法。
“因此,存世的舍利极其稀少,而且品质还有高下之分,都与圆寂者的佛法功德有关,佛法越深,功德越大,舍利就越为透明洁净。不过这世上人无完人,舍利也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杂质,总不可能真的纯净无暇。
“但你拿来的这颗舍利,不论从何种角度去看,都完美无缺。最奇妙的,是它天然自成佛像,并非雕刻而成,而且比世上最顶级的宝玉都要精致细腻,简直鬼斧神工,不可思议。”
辛子秋对佛教了解极少,听了苏东坡的话连连咋舌,问道:
“听你这么说,那个什么梁朝的‘布袋和尚’能留下如此完美的舍利子,岂不是极了不起的圣僧,难道他是佛祖转世什么的?”
苏东坡笑道:
“虽不中,亦不远矣。若这舍利子真的是布袋和尚所留,那一切倒是能说的通了。而且,如果为兄推测不错,这佛像中其中必定还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