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的时候分给二老太爷用的。所以这么多年下来也都年迈了。沈家善养家奴,所以钱是一直不会断的。”
这倒是不错的规矩。宁晓枫点了点头。“那沈家的铺面和田地又各有多少?”
刘氏回道:“去年底的账上,全国的铺面一共有三百二十六处,其中庆闻堂便用了五十九家。其他的南北特产、布匹丝绸、笔墨瓷器都有。不过绝大多数都是租出去收租子的。咱们都南郡本地便有铺面百户。田地倒是不太多,只有五千七百亩,不过这不算二十六座庄子的农地。另外还有山十六座,基本都是产药材的。至于佃户这个是不做精统的,毕竟变化太大,而且绝大多数都交给当地的庄头去打理,每年只要固定财物就好。”
宁晓枫足足听了一上午沈家到底有多么有钱。也难怪是都南郡最大的药材香料商,真是宁晓枫想都没想过的有钱。比如每个月沈家大宅的用度精简着花还要四五百两这种,他深刻觉得夏宅和秋宅的一年三千两实在是不算多。但又听到当初二老太爷和二老爷搬出大宅之前都拿了铺面和土地,让他们自己经营,也就释怀了。毕竟给房子给地给店铺还给钱,自己要是赚不出来自己的吃喝用度也就太没出息了。
中午用饭之前,刘氏才终于离开。宁晓枫在她离开之后长出了一口气。赶紧跑到书房用他所熟悉的数字将刘氏说的内容,尤其是各种跟数字有关系的都赶紧记了一遍。有一些记忆略有模糊的,好在有蚌儿和玉如帮忙记着,但是基本上没什么错漏的地方。
沈晟倾进了书房,看到宁晓枫在桌子上写的东西,对那些简单的符号很是好奇。“晓枫,你哪里学的海商的计数方式?”
“海商?”不怪宁晓枫吃惊,他是真的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不过听字面意思,大概是海上的商人?
沈晟倾回道:“就是乘坐大船去海外的国家经商的商人。他们同那些外国人学的,用这种简单的符号记录。你是从哪里学会这些的?”对于宁晓枫,他有太多的疑惑。虽然很多事情他都可以等着宁晓枫亲口告诉他。但这件事他还是有些忍不住了。他曾经一直很希望学会这样的计数方式。但是对海商而言,这些是他们的“秘诀”,他要不是因为师父跟他描述过这些,也看过两次海上的记账单,他怕是都不知道还有这种符号。而宁晓枫既然用这个计数,就表示他一定非常熟悉的运用这个。这如何能让他不惊讶。
宁晓枫也很吃惊。他本以为阿拉伯数字在这里没有人会认识。他又因为着急记录所以用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