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如上所述,办完了投宿手续,接下来就要找人写状,打探信息了。无论是官府发给“ 戳子”(执业证书)的专以代人撰写禀帖诉状为业的“代书”,还是经验丰富 勾挂三方的讼师 ,照例都一个个窝在衙前茶馆里等候主顾上门或伺机兜揽生意。衙门中胥吏差役、长随师爷 各色人等,与外界的通消息、讲斤头、勾结舞弊、讨价还价,亦多借此地方进行。许多刑、 民 案件的审理结果,会引发出罚款纳赎、取保假释、籍没入官、发卖抵偿等种种行为,如《金 瓶梅》中西门庆的狐群狗党之一吴典恩,“乃是本县阴阳生,因事革退,专一在县前与官吏 保债”,就是混这口饭吃的。这些活动,也多以茶馆为交易场所。由于上述缘故,衙门前的 茶馆又有情报交换、信息传播的功能,《水浒传》第十八回,济州府捕头何涛带人赴郓城县 投 递公文,要求配合捉拿晁正等人时,因见“县前静悄悄地”,便“走去县对门一个茶坊里坐 下 ”,正是娴熟行情的写照。旧上海大亨黄金荣在法租界当包打听时,每天上午泡在茶楼里听 消息,做交易,揽事过钱,分赃拣肥,也是这一行的一脉相续。
酒家。无须引录地方志乘,仅明清话本小说中,有关衙前酒家的描写就极多。其基本客源, 一 是茶馆功能的延伸,二是衙门里的公款吃喝。以宋代为例,地方政府除迎新送故、招待过往 ,以及“圣节”(皇帝生日)、元旦、冬至等节假庆贺,照例要公费宴饮;还 有“旬设”之制, 就是每十天(一旬)一次用公费“宴犒”本地驻军将校。宋人尹洙写过一篇《 分析公使钱状》,以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渭州衙署为例,道是除支应过往外,仅本署官员动用 公费吃喝,就是 每月五次宴会,一次“张乐”。所谓“张乐”,就是美酒佳肴外,还有小姐作陪。清道光年 间曾在西安为宦的张集馨回忆其日常工作:“终日送往迎来,听戏宴会”;“大宴会则 无月 无之,小应酬则无日无之”;“每次宴会,连戏价、备赏、酒支杂支,总在二百余金”。 (《 道咸宦海见闻录》)如此标准,殊非衙门食堂所能备办,于是衙前的饮食市场就红 火了。
衙前自古好景观(3)
药铺。这是依托县署医院即“医学”的生意,医官只管诊脉处方,病家不妨就近赎药。西门 庆的那“一个大大的生药铺”,就开在“清河县前”;到了《续金瓶梅》第九回里, 又有草里蛇在县门前开生药铺,可知这是极好的旺铺风水。此外,衙门大堂上老爷审案,打 板子,拶手指,吃夹棒,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