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机会诛杀叛贼),既然您如此说,我哪里敢不慷慨就死!”于是张巡、南霁云等人同时遇害。张巡年仅四十九岁。
当时朝廷也知道睢阳一带军情紧急,江湖夜雨的老乡宰相张镐(他是山东聊城人)当时兼河南节度使,下令浙东、浙西、淮南、北海四镇节度使及谯郡太守闾丘晓火速发兵救援。闾丘晓这厮,一向自高自大。他不听命令,拒不发兵。说来就他离张巡所守的睢阳最近,若是他早出兵救援,可能睢阳城不至陷落。当张镐亲自率大军来到睢阳时,睢阳才刚刚陷落三日。张镐打跑了贼军后,看到睢阳城内的惨状,听到张巡和众将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之余,不禁对拒不发兵的闾丘晓怒火万丈。他下令将这厮乱杖打死,这厮全没有了以前的骄横气焰,趴在地上求饶,说什么家中有老母在堂之类的话,和假李逵一样的腔调。张镐冷笑说:“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张镐传》)张镐说,你当时杀害诗人王昌龄时,怎么没想到王昌龄家中还有亲人呢?闾丘晓这厮无话可说,只好乖乖地受死。诗人王昌龄回乡时,被闾丘晓害死。张镐也算替王昌龄报了仇啦。
张巡苦守睢阳,虽最终城破身死,但他却死死扼住了叛军的喉咙,保住了江南半壁富庶之地,为郭子仪等人的大军收复两京、最终击败叛军立下了卓越功勋。当然,也有人对张巡当时杀人而食的做法颇有非议,唐代当时就有,现在还有。然而,张巡等众将表现出来的凛然大义,誓死不屈的气节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的。日军攻打南京时,唐生智信誓旦旦:“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结果事到临头,二十多万军队面对日军五万多人的进攻,先行夺路奔逃,将南京父老姐妹送于敌寇之手蹂躏。如果国人大多数都喜欢看张巡脸上被抹黑,都学得像唐生智之流一样“聪明”,敌人来强奸,我先递上套。那国家危矣,民族危矣。
①侔:如同。此句说敌军围城,像月晕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