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再射万夫开——裴将军的神威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可怜王孙泣路隅——安史之乱中的落魄王孙
长安城头多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①。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②,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③,且为王孙立斯须。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骆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④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⑤。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⑥无时无。
《哀王孙》
这首诗是杜甫作于安史之乱后。却说唐玄宗李隆基晚年逐渐昏愦,内有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外有安禄山这样的狼子野心之辈横行,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这场大劫。前面说过,如果李隆基也和太宗、高宗一样,活到五十来岁就“嘎嘣”了,肯定也能算得上历史上少有的一代明君。这下好,有道是:“节妇白头失守,不如老妓从良”,玄宗开元时兢兢业业地忙活了大半辈子的功绩虽不能说完全抹杀,但也是光彩全失。
安禄山本来的打算是等到李隆基死后,再起兵叛乱。但没有想到李隆基还真能活,越活越精神,一点也没有想归天的意思。而且杨国忠虽然也是奸臣,但和安禄山却不一路,杨国忠屡次向玄宗进言,说安禄山要反。玄宗不信。杨国忠于是就想法激安禄山造反。安禄山于是等不急了,起幽燕之地的强兵悍卒,以讨伐杨国忠为名,杀向长安。
当时数州军情告急,李隆基居然还不信,以为是有人诬告安禄山,可见他昏到何等程度。也难怪,李隆基当时已是接近七十岁的老头了。杨国忠眼见证明了他的判断正确,却洋洋自得,他以为安禄山造反,可以指日而平。也是,以前像什么徐敬业之类的起兵,都是大军到处,一鼓而平。但安禄山的军队是和北方狼族们百战厮杀过的精锐铁骑,大唐腹地的兵马却因太平日子过惯了,所谓“久不知兵”,故而安禄山的大军像北方的寒潮一样,很快就席卷中原。曾纵横西北的名将封常清(诗人岑参曾作过他的幕僚)、高仙芝归来指挥也不是对手。玄宗一怒,将他俩统统斩首,又调来猛将哥舒翰守住潼关,可惜哥舒翰在监军太监的催促下出关作战,中了安禄山叛军的埋伏。唐军掉进黄河里,淹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