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自己的袍子来裹她,因此她的小名就叫“李裹儿”。也许是中宗觉得对她有亏欠,于是对她特别关爱。安乐公主也被惯得不像话,她曾收了贿赂,把中宗的眼蒙起来,让中宗在她提供的官员任命书上盖玉玺。安乐的个人生活也极其糜烂,安乐公主看姐姐长宁的宅子不错,就也经常野蛮拆迁平民的居所,腾出地方来扩大自己的府第。更离谱的是,安乐公主又盯上了长安城里的昆明池,要中宗将昆明池给她。中宗这次倒没有答应女儿的非份要求。但安乐公主大怒之下,强抢民宅民田,硬是在长安城里又开凿了一个“定昆池”,意思是定要超过昆明池。然后,为了填充自己偌大的庭院池宅,安乐公主又纵使家奴外出,到处强抢百姓的儿女,做为自己的奴仆侍婢。有个叫赵履温的家伙,最为无耻。他媚附安乐公主,助纣为虐,拆迁老百姓房子时最为凶恶,对安乐公主则百般谄媚,曾把车缰绳套在自己脖子上,撩起官袍亲自给公主拉车。但安乐公主被杀后,这厮马上跑到李隆基和其父李旦面前“舞蹈称万岁”,结果“声未绝,相王(李旦)令万骑斩之。”老百姓恨他入骨,“争割其肉,立尽”。
好了,就诗论诗,安乐公主这句“秦楼鲁馆沐恩光”,说得还不错,也很符合实际,安乐公主确实“沐恩光”,而且沐得太过了,以致于最后横死。
“无心为子辄求郎”,这首诗中太平公主这句很可能有很多人觉得摸不着头脑。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典故,看来看去总像是个带有调笑意味的黄段子:“无心为子辄求郎”——不想要孩子却来求郎君做爱。其实大谬不然。太平公主再骄横跋扈,在这样庄严隆重,还有“外宾”出席的场合,也不会口无遮拦,大谈这种就算说也该私下里耳语的话。此句用了一个典故,参看注释③中的解释。意思是汉馆陶公主为自己的儿子向皇帝求官(这里郎当“官”来讲),皇帝说赏钱行,给官不行,因为当官关系到一方百姓的安乐。太平公主引用此典故是说,我是公主,但不会像汉朝馆陶公主一样乱干预朝政,为自己儿子求官什么的。但我们知道,在中宗当政时,太平公主的权势也是相当大的,经常把持朝政,乱封官。这话只是个场面话而已。
“雄才七步谢陈王”,该唐中宗的小儿子温王李重茂了。李重茂当时已十六岁左右,并非像《大明宫词》上所编的那个如学龄前儿童一般年纪的小孩,在古时来说,基本也算成人了。这小家伙也意气轩昂,一句“雄才七步谢陈王”,说来也颇有气势。但可惜,这三国时的陈王曹植是个倒霉蛋,从继承皇位的候选人之一沦落成一生受气的藩王,李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