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而又前功尽弃。事情是这样的,长孙皇后开“追悼会”时,百官默哀致礼,许敬宗突然看到长得活像一只弥猴的欧阳询也穿戴整齐,一本正经地默哀,简直就是“沐猴而冠”这个成语的生动写照,他不禁失声大笑。这一笑不要紧,唐太宗大怒,把许敬宗贬到洪州。到了李治继位后,许敬宗才又熬上了礼部尚书。在对待立武则天为皇后的问题上,许敬宗表示支持,并去劝说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大怒,将他狠熊了一顿。老许也是年纪一大把的人了,从此怀恨在心。
唐高宗要废去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后,长孙无忌、禇遂良等坚决反对,而重臣李勣持中立态度。老许瞅准时机,“挺身而出”,在朝堂上大造舆论,于是出现了前面所说小画书上的那一幕。其实许敬宗这些话也有很多破绽,如把高宗比喻成田间老农民,而且“富易妻”这样的行为在当时也不是很光彩的做法,比之前面和唐太宗说的“春雨如膏……”那一段话水平差了好多,简直是判若两人。
但唐高宗当时正以武则天的快乐为自己最大的快乐,看到群臣中居然有人支持废后的做法,而且许敬宗还毕竟是个参加“革命工作”很久的“老同志”,不禁大喜过望,也不计较老许的比喻是否粗鄙。从此老许深受高宗和武后信任,并派他搬倒了长孙无忌,老许总算出了一口恶气。有人说老许谄害忠臣,乃是大奸大恶。但江湖夜雨觉得官场倾轧乃是家常便饭,长孙无忌也不是什么善人,他也诬陷过吴王李恪等人,再说长孙无忌位高权重,就算不谋反,但他有谋反的能力,这就是潜在的危险。正所谓“王莽谦恭未篡时”,长孙无忌是被端掉了,但如果他没有被端掉,以后会怎么样,难说。
许敬宗曾主编整理过《晋书》,还有其他诸多文献,其实说来许敬宗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恶行,但人们因为他支持武后,所以千余年来一直被评为“奸臣”。有趣的是,有的书上把武则天评为杰出“女政治家”加以颂扬,而许敬宗照样还是奸臣角色。当然,并不是说许敬宗就是大好人,但许敬宗和武则天称帝后任用的来俊臣等那些牛鬼蛇神并不完全一样。许敬宗也没有活到武则天称帝,他死于高宗前面。当然他的寿数还是比较大的,终年八十一岁。
我们看许敬宗写的这两首小诗,还是蛮不错的。第一首“本逐征鸿去,还随落叶来”,虽然不如薛道衡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巧妙,但也是相当不错的两句。“菊花应未满,请待诗人开”,似乎也不弱于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看了这两首诗后,觉得岑参那首:“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