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不是有公事?奉哪位的差遣?”
“奉我们杭州朱道台,朱大器的差遣,要见蒋大人有紧要公事回禀。”小张索性说两句唬人的话,“蒋大人跟我很好,称我‘老弟’,为啥呢?我替蒋大人立过功劳。总爷,你如果不相信,领我去见了蒋大人就知道了。”
那军官听他这几句话,将信将疑,不过,此人虽在行伍颇明事理,料想他此时出现,必有来头,所说的话,宁可信其有,不宜其无。
于是他益发客气了,“你贵姓?”他问:“怎么穿这一身衣服?”
“敝姓张。”小张举起脚,指着湿漉漉的袜套说,“我跟朱道台在江心里的船上,我是游水过来的,湿衣服不能不换,万不得已,剥了阵亡弟兄的一套号衣。”
“原来是这样!你请里头烤火,我想法子替你去通报。”那军官说道,“此刻乱得不成样子,蒋大人在哪里,实在不知道。
去打听怕要好些功夫。“
“这倒麻烦了。”小张略一沉吟,“总爷,我是不是可以先回家看一看。我住— ”他说了住址,又加一句:“如果你不信,派个弟兄跟我去看。”
“不必,不必!你尽管回家看了再来,不过,一路上你自己要当心。”
小张轻易过了一关。然而这不过是步步荆棘的开始,一路上人喊马嘶,有的往来驰逐,有的敲门拍户、有的横刀断路,也有的茫然四顾,是累极了急于想找一处地方休息的样子。小张也是既惊且累,又渴又饥,加以脑中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景像,以致无法冷静的思考,半昏瞀地不辨南北东西,只往比较好走的地方直冲。
一走到梅花碑,快近巡抚衙门了,小张突然警觉,走错了路。由东往西,本该折而往北,穿过全城中心的官巷口,经过南宋施全刺秦桧的众安桥,方能到家,如今走到梅花碑,是背道向南了。
于是小张立即转身,走不多远,看见一块招牌,三个字:“范铁笔”,便又改了主意。这个范铁笔,小张叫他“老范”,他可以说是辛酉失陷以来,杭州城内唯一未遭劫的一家。因为长毛一进城,要刻许多印信,抓了老范去当差,他刻的印又快又好,大为长毛所赏识。要给他官做他不要,自言只求一饱,长毛便拨了十份口粮给他,按月支领,全家不饥。小张心想,老范消息灵通,大可先跟他打听一番。
心里转着念头,手已拍到门上,拍了好半天,才见排门上的一扇小门拉开,门内正是老范。“小张,是你!”老范问道:“几个月不见,你‘吃粮’了?”
“不是,不是!”小张说道,“你快开门,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