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经过,看起来毫无瑕疵,这样,蔡元吉才站得住脚,而此中牵引奔走,也才是一件大功,说话始有力量,要救刘不才反而方便了。
“好的。”王锡驯点点头说,“等我跟蔡元吉上了路,我自会跟他细说,拿线索得清清楚楚,免得牵一发而动全身。”
“对!”刘不才很欣慰地说,“你老哥完全明白。这样子联手做事,一定会很顺利。”
到得午夜,杨二与蔡元吉携酒相访,不必开口,从目光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郎舅二人,已经都商量好了。
“刘三哥,”杨二说道,“我把我们这面的情形说一说。我、我老婆、三个孩子,带八口皮箱跟你走,元吉一个人跟王都司走。”
“蔡爷跟王都司怎么走法,我们放在后面来说,先谈我跟你这一路。请问,三个孩子多大?”
“一个女孩,八岁;两个男孩,大的五岁,小的还在吃奶。”
杨二指着蔡元吉说,“大的男孩,是我的外甥,舍妹的意思,让我先带了出去。”
这表示蔡元吉夫妇已顾虑到事有不测,作了托孤的打算,刘不才大不以为然,使劲摇着头说:“不必,也不妥!”
“怎么不妥?”
“第一,我包蔡爷这趟过去,不会有什么凶险,把孩子先带了出去,反显得意思不诚,作兴节外生枝。第二,我们到上海是偷渡,我有一套掩藏的法子,有小孩在船上,要紧关头一哭,马脚全露,神仙难救。照我看,不但令甥不能带,你那小儿子最好也留在这里。等局势稍为定一定,包在我身上,让你们父子团聚。”
杨二还不曾开口,蔡元吉先就同意:“这话说得也是。二哥,就这样办吧!”
“我,”杨二踌躇着说,“先请教刘三哥,怎么走法?”
“我们船上有常捷军的旗号,不妨冒弃常捷军的采办船只。”刘不才问道:“你们仓库里有没有面粉?”
“有的。”
“那好。黄牛有没有?要个十来条。”
“十来条黄牛总找得到的。”
“那更好了。”刘不才说,“我要五百包面粉,十来条黄牛,杀好,拿盐腌过,用干净麻袋装好,摆在露天底下,让它冰冻。再要一个木架子,一丈多长,五六尺宽,四五尺高;木架子要坚固,经得起重东西压。千万、千万!”
要完东西要人,要一个洋人。就像投效官军一样,太平军各营中,亦往往有洋人受雇,或任教练、或任炮手。此辈大都是由白齐文那里散出来的,在蔡元吉那里就有两个,一个英国人、一个法国人。英国人狡猾,法国人脾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