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不过,这次康熙处理太子的事,却没有更多的犹豫,也没有上次那样的伤神,显得既果断而又迅速。马齐、张廷玉和太子胤礽,并没有在这儿多等,很快,李德全捧旨出来了。三道圣旨同时颁发:第一道似乎很客气:“太子胤礽今日不必再回毓庆宫了,就在畅春园听候处分。”
第二道旨意,就不那么顺耳了:“着马齐会同内务府官员,带领皇宫侍卫,即刻抄检毓庆宫。文书档案一律封存,违禁物品要进呈御览。”
第三道旨意,更令太子心胆破裂:“着张廷玉去善扑营向赵逢春传旨。让赵逢春在今天夜里,按照皇上拟定的名单,把太子安插在军中和各部衙门的人,一个不漏的全部逮捕,押往天牢,听候勘问。”
康熙这次处置,是这样的果断,这样的坚决,这样的迅雷不及掩耳,这样的出乎人们的意料,不但太子毫无思想准备,就是张廷玉、马齐他们,事先也没有看出一点预兆。知道内情的,似乎只有方苞一人。但,他也只是在一个时辰之前,接受了皇上了咨询,闻到了一点气味,却绝对没想到皇上竟是这样刻不容缓的说办就办了,而且办得不留一点余地。
此刻,太子的心情不用说了,用什么样的词句去形容都不会过分的。如果一定要描述一下,那么,似乎只有一句话:太子胤礽知道,这一次,他是彻底完蛋了!
第三十九章 废太子胤祥再蒙冤 鉴古训康熙说立储
康熙皇上所以要下决心,坚决废掉太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太子废而又立的三年多来,不但没有一件事办得让康熙满意,而且在康熙故意放松了对他的管制,甚至奏一本、准一本的情况下,太子不思进取,却利令智昏,妄图控制军权,做夺权的准备,这是康熙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当康熙知道了古北口的驻军已经调来京师,太子又要率兵出征这些消息之后,这位老皇上十分敏感地觉察到,这事不能再犹豫了。有了这想法,才有前文说过的康熙与方苞的那席谈话。当时,方苞说,这事要办就要快,不要等出了大乱子,闹到按国法刑律处置的地步,那就伤了皇上仁慈的美名了。这句话,方苞是以“朋友”的身份说的,也确实是肺腑之言。可这句话有分量啊!它促使康熙采取了非常果断的措施,下了那三道圣旨。旨意一下,太子胤礽的前途就被完全断送了。
这天夜里,康熙没住畅春园,却连夜回到了紫禁城。第二天一早,圣旨传出,所有的皇子阿哥、京师部院大臣,一律在乾清门外候旨,众阿哥包括胤礽都来了,和大臣们一道,齐刷刷地跪在方砖地上。不一会儿,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