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这是上次体仁阁赐宴时,我要过来看的文稿。唉,蒲松龄是个飘零才子,诗文都很好,只是怨气大重,不是作官长寿之人。你瞧他还不到五十岁嘛,怎么就写出了‘欲骚白头问渺冥,可许寄舟上灵台’这佯的句子,太颓丧了。不过,他写的聊斋,虽是前朝故事,于今世治道还是有用的。”
在一旁的熊赐履听了,心里不禁一沉:嗯,一个皇帝,肯这样地看人待人用人,国家哪有个治不好的?记得康熙常说,驾驭群臣之道,在于使君子和小人各得其所,既防君子受到诬陷,又要用小人之才。这几年熊赐履周旋于索、明两党争斗之中,又兼着太子的师傅,所以受的挤兑也就不少。熊赐履心里明白,若不是康熙绝对信任自己的忠诚,仅就平“三藩”他不赞同,也早被明珠他们挤垮了……现在,索额图上表,要求退出上书房,显然是为了避开权重之疑,康熙究竟批准不批准呢?几日前索额图连上奏章,弹劾了几个封疆大吏,又调换了几个部院大臣,其中正人、小人都有。康熙是本本照允,言听计从。可见圣眷隆重得很呢。可是,索额图却偏偏在这个时候上表请长假,是为什么呢?……正胡思乱想,却听康熙对施愚山说:“蒲松龄是你的门生,你可以君子立命之说抚慰他一下。另外,再修一封书信给山东巡抚老于成龙,要他关照此人。信中,说明这是朕的意思,不然的话,于成龙可不是善人,要动本参你的。”
高士奇一直在康熙身后凭栏眺望海淀。他听到了消息说朝中已有人参劾他投机钻营,并无实学。所以,今儿个他憋足了劲,定要吟出盖压群贤的诗。正在搜索枯肠,却被康熙一转脸瞧见了:
“哈哈,高士奇,你正在琢磨诗句吗?朕今儿不许你出风头,另有差使给你!”
“瞧主子说的,眼前有这么多才干硕儒,凭奴才这点才思,想出风头也没指望,主子有什么旨意,是不是奴才帮着看诗评卷?”
“品评诗的优劣,朕自信还有点眼力!朕要你立即进宫,去给苏麻喇姑看病。你知道的,朕有个启蒙老师叫伍次友,如今也是出家人了。”
高士奇见康熙如此动情,心中暗自惊讶,忙答道:“是,奴才见过伍先生。伍先生人品端方,学术纯正,曾辅主子习学圣道,后来——”
“你知道就好,不必多说了。他出家为僧的缘故也非三言两语能讲得清的。说到根儿上,还是为了朕幼时的侍女苏麻喇姑,如今也出了家改名叫慧真,在宫内带发修行。朕听明珠说你颇懂医道,想叫你去诊视一下。唉,朕从小儿亲近最多的宫人,一个是魏东亭的母亲,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