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赞扬京剧《李慧娘》的文章《一朵鲜艳的红梅》后,毛泽东就对江青和田家英说:“人民日报怎么提倡起鬼戏来了?现在搞那么多冤案有什么意思?注意别让人们起到不好的联想。自古以来,政治家总是在利用文人搞名堂的。用戏剧来打哑谜也是古来斗争的策略,你们要警惕。文艺界有一批善于搞这种名堂的人,三十年代就有人这样搞,为此江青同志是和他们进行过斗争的。要注意这一点。你们可以给人民日报打个招呼,如果不听,我就要采取组织措施了。”
对文艺界的问题,毛泽东总是抓得很紧的。
第九章 政治较量
'在毛泽东眼里,文化艺术是政治较量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的阶级斗争和政治力量变化的趋势,所以,他特别看重这块阶级斗争的前沿阵地……'
彭真很快就观察到了:一九六二年以来,江青在文艺上显得十分活跃,也很神秘。
她经常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某个剧场里,事先既不打招呼,也不通知剧院的有关人员。她有时戴着大口罩,捂着脖子,自己买票,连警卫人员也不带,就坐在剧场后排看戏,偶尔也找几个观众谈话,询问什么。尽管她有意保密,但还是有人认出了她。她的活动,有人很快向北京市委作汇报。
彭真并不介意,说:“江青同志身体不好,她说什么都是她个人的活动,你们不要大惊小怪。她愿意看什么就看什么,你们紧张什么?”
渐渐传出来了,江青认为戏剧、电影上的问题很大,主要问题分以下几种:一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二是宣传错误路线,为反革命翻案;三是丑化军队老干部,写男女关系,爱情;四是写中间人物的。至于戏剧上大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东西,更是腐朽透顶。她认为整个文艺界,充满了厚古薄今,崇洋非中,厚死薄生的一片恶浊的空气。
文艺界的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