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要限制资本主义,认为可以抛弃‘节制资本’的口号,这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
毛泽东的这些观点和论述,并没有得到全党甚至中共最高层的重视。
迅速而来的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召开的时候,毛泽东再次提出“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外国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同中国共产党中央主要成员一起讨论类似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时,许多人就对社会主义的前途表示了明显的担优,对完全仿效苏联而提出不同的意见。
这时,刘少奇在九月二十四日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时,也反对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前途写进这个临时宪法里,他说:“因为要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还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大家不要担心,中国将来的前途,是要走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去的,但这是很久很久以后考虑的事情,现在就是要巩固新民主主义的正常秩序。”
于是,在九月三十日完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重要决议的第二天,毛泽东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紧接着就出现了十月一日天安门城楼上那最为壮丽的一幕,也是毛泽东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幕。
这一天,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凭借武装正式夺取了中国的政权,成为执政党。
这一天,也意味着毛泽东从一个农民的儿子,经过二十多年的血肉之搏和艰苦斗争,成为对中国人民负责的领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
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的底子也摸透了,他对毛泽东说:“无论是党还是国家里的领导核心成员,除了极少数的人外,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连文件和基本理论都懂不了多少的莽汉和农民。毛泽东如果不理所当然地担负起导师和最高领袖的职责,这个党和国家必然要四分五裂而拢不到一起。”
所以,毛泽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革命的胜利,致命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阶级力量的对比,把世界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