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的老上司韩当安慰,整个人还不知道如何失态呢!
被赵云委任截击的那名突骑将因为人数太少,并没有能成功截住刘宠,最后让他们大部逃回了城内。
除了骆俊自戕于谷内,余部皆弃械投降。
此等剧烈心智对抗,非人中之杰不能胜任。
如徐盛的前营作为排头营,经过多日行军战斗的损失减员,在参与潞县之战的时候实际战斗人数在七百六十四人。
现在赵云留着突骑在手上,就是专门用来阻截东北方向潞县可能出城的援军。
以上皆是登壁之功,都是激烈的下级军吏和武士。既有军()
功,又有实赏,还有荣誉。
只是想到这里,赵云叹气:
“但可惜这些顽固土豪、汉室余孽不肯束手就擒啊!”
在战术上,每当兵刃相接之际,披重铠执利刃者令为排头,披半甲善射者自后冲击,精兵立于别地观望,勿令下马,势有不及处即接应之。
可以说,军中猛将之摇篮,非选锋莫属。
再之后,斩将夺旗之功,又封赏了三十六人,皆是各军涌现的勇猛之士,其中上士窦泰获敌军重要人物骆俊首级,除一应封赏外,特获“承信郎”号,并获得入邺城讲武学堂资格。
这就是陷阵之军的作用。
前后遭敌,灵魂人物刘宠又生死未卜,这一场混战后的结果自然早已注定。
而伴随着这一消息的是,前方敌军壁垒突然胜声大作,正不断有人高吼:
“敌军主将已死,弃械不杀!”
之后,三名受伤倒地的吏士被后方的担架队给送到了后方,整个战场进程没有丝毫受到影响。
此百谷岭一战,为赵云从军以来亲自指挥的最险恶一战。尸填山峡,营地皆赤。
虽然此战并没有获得刘宠的尸体,但在营将徐盛和陷阵大将韩当的联合佐证下,功曹还是给斛律定评了特异的军功。
之前窦泰是没有武勋的,所以虽有韩当赏识,能有队将的位,却无武臣的勋号。到现在才勉强算德配了位。
这些上党棚兵在军师骆俊的指挥下誓死顽抗。
自一开始,泰山军就特别重视甲胄和弓矢。
但选锋的人数并不多,以赵云之控鹤军为例,一军也不过有五十名选锋。
泰山军对于武臣分级是有规定的,大致可分小武臣八阶、大武臣十八阶。而承信郎是最低品秩的武臣,但也是从卒到吏的转变。
就比如刚刚,赵云见前营的徐盛部支撑不住了,当即就将韩当的陷阵投入到了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