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四日,午时。
在董访率部于新市阻击幽州突骑北还的同时,从三河亭笔直追击的张旦部也已经行军到了距离新市已经不足十里。
但此时的张旦也遇到了和董访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长途奔行,各部脱节严重。
张旦目前只能掌握的是中军的三个营头,以及他的扈兵,一共不到两千人。
所以在当时,张旦更为紧迫的是建立前敌指挥地,并和麾下各营头取得联系。
但派出去的哨骑传回的消息却并不乐观。
张旦一共放出去十支五人队,但最后只能联系到最前出发的先头校尉部,是谢弼统带的两千人,现在已经运动到距离不足五里的地方,很快就能前来汇合。
随同哨骑一起过来的还有谢弼的副手,谢坤。
从谢坤那里,张旦知道了谢弼所部的情况和分布位置。
实际上张旦对于如今这个情况,心里是知道原因的。
卢植知道盖彤是担心战败被军法从事,但盖彤如果真的从河间和安平北部再拉出一支军队,就可以在东面威胁泰山贼。
很显然,卢植也想尽快集结军队,然后南下支援刘质,所以一上来就用君子营。
此时帐外军号低沉地响着,这是聚兵的号角。
他们从太行山东麓出发,连续两日暴雨的行军,又不能走直路,使得大部分士卒们都走懵了。
现在卢植决定吸纳这些豪强部曲作为另一路兵,同他一起防卫卢奴。
但张旦部的到来并没有带来胜利。
明明对面兵力这么薄弱,这张冲小贼哪来的底气和他决战呢?
在他与董访部合围之前,幽州突骑终于打开了一条北上的通道。
但董访有理由骄傲,正是因为他的顽强作风,使得此次围歼幽州突骑的行动大获全胜。
这些累世扎根在中山的王族在当地有着巨大的能量。此刻生死存亡之际,他们并不缺乏决战的勇气和魄力。
步兵校尉韦端所部两千人,是距离卢植中军最远的一部。为了不失期,郦恩只能换马不换人,连日兼行。
当盖彤的信兵奔入到卢奴时,卢植终于知道了新市的惨败。
“谢弼部靠了过来了吗?”
这些右军吏士们赶忙拿起干粮,就着冷水恢复着体力。
于是他让刘质集合中山豪强之兵先一步前去定亭,他则在后方为其调度兵力。
战后清点,包括留在战场上的尸首和被抛弃的伤卒,幽州突骑一共损失了一千两百骑,投降的俘口有八百名。后面在后续的追击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