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将领,从军衔上面已经能够猜到个八九不离十。
“放心大胆的讲,说错话了,我也不会怪罪与你。”
有了常凯申这句话,张大云深吸了一口气,朗声道:“报告委员长,楚长官认为,应当积小胜为大胜,避免继续和日寇继续鏖战下去,以保存有生力量,进行运动牵制、迟滞日军的攻势,为保卫武汉争取时间。”
“楚长官主张,应当以机动作战为主,在破坏津蒲铁路线的同时,炸毁桥梁及相关的军事设施,避免落入日寇手中。
若统帅部决定继续坚守徐州,则应当及早的组织民政支援前线作战,并且对老弱妇孺进行疏散安置
鲁南多山、苏北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没有太多的有利地形可以使用。
楚长官认为,在江南地区当应有一支规模约一个营的精锐部队留下进行游击作战,进行交通线之破袭作战。”
“一个营?”
张大云点了点头:“是,如若规模较大,就会产生大量的负面影响。
例如补给不畅,规模较大,且日军必然会选择肃清后方威胁。
这支部队大概率会遭到全歼如果不能持续性的袭扰破袭日寇交通线的话,这支部队留下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而且楚长官主张集中优势军力,日军一旦进攻,歼灭鲁西先头一部,确保鲁西南的战斗优势。
且湖东地区主力当利用滕、临、枣、峄等地的优势地形,节节抵抗,节节后撤,避免和日寇长期鏖战。
至于,运河防线,仅象征性的固守即可毕竟各参战部队均伤亡惨重,谁都知道这地方不可能守得住,继续守下去只会白白的牺牲。”
常凯申虽然并未发表自身的意见。
但他打心眼里是认为运河防线以及徐州国防工事可以坚守,敌军的大包围计划自然就会破灭。2
这样的作战计划,和李宗仁此前主张的“集中所有力量”发动全面攻势以奠定战争“胜利基础”几乎完全一致。
这也是徐州会战后期为什么会如此抽象的原因.
而现在..常凯申有些迟疑。
楚云飞战略眼光毒辣,战术素养颇高,对于楚云飞的建议,常凯申还是会慎重考虑的。
只是,常凯申一时半会也没搞清楚。
楚云飞当下究竟是未战先怯,和此前的楚云飞大相径庭,完全判若两人。
还是说,当下徐州会战的前景十分堪忧。
正如同张大云所说的这样,楚云飞完全不看好所谓的主力决战。
一线将领的意见自然是至关重要的,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