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飞的编制很像。
常凯申给了他五个团的编制,他搞出来六个团又四营、三连。
总计作战兵力一万三千多人,算上非战斗人员也有一万五。
前文也说过,之所以说老庞的部队是五战区战斗力较强的部队。
也是因为其麾下部队的装备算是非常不错的。
步枪八千多支,手枪九百余支,轻重机枪六百六十挺,轻重迫击炮六十门,山炮也有四门。
战马三百多匹,掷弹筒也有两百多具。
一支被边缘化的杂牌军。
之所以能够维持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和庞炳勋作战喜欢避重就轻,保存实力有很大的关系。
其本人也被称之为“圆滑”的“不倒翁”。
换句话说,就是打巧仗。
一心发展自身。
其本人不贪不占,和士兵同甘共苦。
早年靠小本生意起家,所以练就了一身圆滑的本领。z
下面的部队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有着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
那就是即便被战火冲散,或被其他部队收编,这群士兵最后还是会脱离队伍归队。
庞炳勋其本人也非常拧巴。
是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一生的缩影。
摇摆不定和复杂多变十分不可思议。
北伐时期投靠冯玉祥,而后投蒋反冯。
抗战初期坚定抗日,要做岳武穆,后又投靠了日本人,当了伪军(不过这件事算是多方面促成的和他本人关系不算大,有常凯申的命令后,又被下属背叛了。)
收到共产党人的感召,率部再度与日军作战,不久后再度重回国军序列。
解放战争时期与解放军作战,兵败后前往台湾。
最后为了生活,与西北军的老同僚孙连仲一起合开餐馆为生。
前段时间。
在庞炳勋前往临沂之前。李宗仁召见过他。
对庞炳勋非常敬重,自称小弟,说论军资年资都没资格指挥庞大哥,只是因为军务在身,只好如兄如弟不分上下。
就如同李云龙安抚孔捷的那番言论一般..正的副的,商量着来呗。
虽然庞炳勋知道这些都是场面话。
但李宗仁推心置腹的表现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们在内战之中打了二十多年,今日共同抗击日本人的侵略,让咱们这辈子也找到了个报国的机会,如今能够为国家民族战死沙场,才是真正的死得其所。
你我二人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死了也值得,这样不愧作为一个军人以终其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