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是,那时临汾新败。
阎锡山正焦头烂额,傅作义收复绥远的计划自然不可能得到阎老西的认可。
这场由卫立煌、阎老西谋划的反攻太原战斗,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只是对于傅作义将军而言。
反攻绥远的行动。
在反攻太原的障眼法下开始实施。
傅作义认为,既然要调动日军、策应徐州战场。
不如直接反攻绥远,这里“西通包头,东至天津”。
“西可犯甘新,隔断中苏国际交通线。
南可沿同蒲线到达黄河岸边,进窥中原,威胁西安,策应徐海”。
打下这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蛇之七寸”。
理由十分充分。
毕竟这个时间点的太原“深沟高垒,工事坚固,防守严密,且交通方便,援军瞬息可达,敌人有恃无恐”
只不过。
如果真的按照卫立煌将军拟定的作战计划,在二月二十五日左右进攻太原城的话。
太原城内可只有警备区驻扎了部分日军。
战局该如何进一步的发展,就不可预测了..
话说回来。
此时的美津梅治郎刚刚上任,对于麾下各部队的了解还不算透彻。
山西地区的小鬼子因为楚云飞所部的原因。
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承担的损失。
美津梅治郎手中能够调动的部队数量,实际上非常有限。
除去驻扎在同蒲、正太铁路沿线确保补给畅通的各主力部队之外。
能够调动进攻临汾地区的,只有108师团的两个步兵联队。
总计兵力不到八千人,如果南下进攻临汾地区的话。
还有可能遭到太岳山区的十四集团军侧击。
越是思索,越是觉得棘手。
美津梅治郎坚定的认为,山西地区的糜烂局势,需要在津蒲路之战后尽快解决。
在此之前,如何稳住山西地区现如今的局势,亦是重中之重。
思虑再三,他当即迈步前往机要室,拟定了一封电报,发往了华北派遣军司令部。
电报的核心观点是需要从关东军,乃至国内抽调部分后背兵员,新组建一支独立混成旅团,用于支持他在山西地区的作战.
两封电报几乎同一时间放在了楚云飞的办公桌上。
只是此时的楚云飞还没有心情去看。
现在的他再度面临了新的问题。
征兵宣传口号效果太好了!
这个在43年颁发的政令以及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