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知道这份报纸上面应该写什么。在他的致意之下。
宋文英、何曼丽两人起草的这份报纸头条。
重点突出的是常凯申领导,阎老西统筹。
用词更是肉麻无比。
在委员长常凯申的领导,二战区司令长官阎老西的统筹安排之下。
接下来的笔墨才是描述参与本次围歼战的晋绥军楚云飞所部、八路军129师、以及八路军115师。
至于这仗报纸上面的照片,更是此前阳泉大捷授勋仪式上的合影。
阎老西、常凯申两人面露微笑、握手的照片!
对于八路军本次作战的英勇表现。
用了不少笔墨宣传。
八路军装备差,但不怕死,与日军展开血战,歼灭多少日寇云云,自身也付出较大的伤亡。
向他们致敬。
至于晋绥军本身的笔墨提及很少,只是说他们歼灭了多少的部队,自身伤亡情况如何。
与此同时,在晋绥军之后,顺带提及了参与本次作战的中央军、川军、陕军、滇军各部队。
各主要指挥官,以及部队番号,作战位置和歼灭敌军数量。
一直到最后才提起了本次的作战。
也是由东路军总指挥负责指挥的本次战斗。
也只是寥寥两三句,不是重点。
这份报纸,不管是从哪个角度解读,实际上都找不出任何的问题。
常凯申看了会高兴。
因为看到报纸的人会知道这仗是他常凯申领导打的。
对于他本人在山西老百姓中的威望自然会增加不少。
阎老西看了会满意。
因为看到报纸的山西老百姓知道他这个父母官统筹安排打了一场大胜仗。
在太原沦陷之后,算是给了三晋父老乡亲们一个交代。
好日子在后头呢!
八路军看了会高兴。
这是对国内当前舆论游而不击,不上一线最好的回应!
八路军,也是真心实意打鬼子的队伍,是穷人的队伍。
装备差,但我们不怕牺牲,我们一样可以抗击日寇,消灭侵略者,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
卫立煌、邓晋康、曾万钟、赵寿山等人看到也会高兴。
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围歼战之中,但他们的贡献也被提起,并且不吝啬赞美之词。
川军、滇军、陕军、中央军、八路军,晋绥军。
本质上大家都是国民革命军,都是抗击日寇侵略的“国军”。
老百姓们自然希望看到所有的军队,都去打小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