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药方的药方——中晚唐藩镇割据的另类解读(上)
关于藩镇研究的权威书籍,就是人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国刚的《唐代藩镇研究增订版》,里面把和藩镇有关的事情,基本上都说清楚了。
这本书比现在很多读者年纪都大,在此之后,学界研究的成果,都没有推翻这本书结论的存在,反倒是对其增补与强化的不少。
为了给我这本小说下半篇铺铺路,有必要在这里专门提一下藩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也就是读者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来说,即:
第一、藩镇的分类。
第二、藩镇的社会基础。
第三、藩镇对于中晚唐的正面与负面作用。
第四、藩镇的起源、发展与灭亡。
不做基本概念的解释,只谈谈作者本人对于藩镇的理解。
……………………………………………………………………………………分割线…………………………………………
第一个,藩镇的分类。
这些人学会了杀人的技艺,不想再回去老老实实的种田了,或许曾经有过老实人,但是他们的结局都不太好,所以剩下的丘八们,不想任人摆布。
第二个、藩镇的社会基础
任何一个政权能够存在,都不会脱离它的社会基础,否则这个政治结构就无法稳定存在。那么,藩镇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呢?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解读。实际上,这一类藩镇完全不是支撑中晚唐朝廷的中流砥柱,其内部动荡完全不逊河朔三镇,同样是不能被朝廷严密掌控。
这种体制只是对于唐庭来说很不利,但是对于其他势力,其他阶层,也是如此么?
那就要看史书是谁在写了!
值得一提的是,藩镇的类型虽然不同,但藩镇内部军队内丘八们的习惯和社会基础,却又出奇的一致!
正因为这个原因,到了唐末的时候,藩镇分类已经不适用于当时的情况。
当时很多野心家或许都是这么打算的。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被戏称为“小隆基”的唐德宗即位初期,便因为不重视西北藩镇的诉求,而导致了“泾原兵变”的爆发。
藩镇存在的强大社会基础。
河朔三镇半独立状态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没错,就跟人与人大不同一个样,藩镇也是可以分类的。
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藩镇就是历史的潮流和历史的选择,是大唐社会为了顺应形势的变化,所构建的一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