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跟当年的林肯差不多大。
“说吧,孩子。”
弗尔泰斯特紧咬牙关,但还不至于因为心情的紧张而对着一个孩子撒气。
那孩子咽了咽唾沫:“马哈坎志愿军和自由兵团正在小鱼河的河边固守,他们坚守阵地,但是损失惨重据说【永别了】亚当·潘格拉特已经战死。伏龙迪诺死了,【小美猫】也死了。”
“所有指挥官都阵亡了,派去支援的多里安军团也全军覆没”
“撤退吧,约翰!”弗尔泰斯特声音不算响亮,但咬字特别清晰,“要我说,是时候打一场撤退战了!就现在!马上!转换方略!不然等他们突破防线,会来这里杀了所有人!”
约翰·纳塔利斯没说话,只是眉头紧皱得像是要把皱纹刻到头骨上。
他像是还在等什么消息,又像是单纯的优柔寡断。
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得出结果前,人们对于一个指挥官的正面评价或负面评价往往都能说得通,只有等结果出来了,才能彻底定性。
而现在,没人能代替纳塔利斯感受他此时内心的纠结痛苦。
治安官此时的心理压力空前的庞大,几乎要让他产生生理性的窒息。
在沟通不畅、意外随时可能发生的战场上,自相矛盾、天方夜谭的消息都能层出不穷。
而对于指挥官来说:他该不该信任信使带来的情报?又该信任多少?
这些信使的精神状态值得信任吗?他们会不会是被吓得慌了神?
而就算这些信使报告的都是亲眼所见的现实,但是他们距离目击地点的距离是多远?需要多久才能赶一个来回?
他们当时所见的‘现实’,眼下又发展成什么情势了?
这都是指挥官需要考虑的事情。
指挥官的每一个命令可能都关乎整场战役的成败,而他的命令又需要依赖于情报的获取和汇总。
但是指挥官和情报来源之间又必须保持一定的审视和怀疑.
简直就像是蒙着眼,却妄图在锋利的刀山之中单靠摸索找出一条生路。
这种反人类的折磨和压力让约翰·纳塔利斯感觉自己几乎都不记得该怎么用肺呼吸了。
可是他依旧承受住了这股压力,没有产生破罐破摔的自毁心态,也没有萌发自暴自弃的颓废想法。
“不。”他沉声说着,“再等等!”
“等?”弗尔泰斯特诧异的喊了出来,只觉得荒谬到几近愤怒,“再等下去只会造成更多的伤亡和损失!这是多少人的命!”
“再等等!”而约翰·纳塔利斯则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