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目前他手上差不多有三成的股票,算是负成本持有了!
也就是说,稍微添加点成本,再买2成股,这样统统的5成股,基本算是零成本。
等于白白得到一个会德丰了。
不止会德丰,怡和也是,但怡和的发展明显比会德丰更稳健,等到明年股灾,会德丰是一定要拿下的,至于怡和,就算拿不下,也要将其大卸八块,瓜分一些关键子公司。
这一切,都需要维持良好的关系。
捞人方案捋顺之后,王援朝就带着执行团队迫不及待的北上了。
得益于前期的沟通,和上面的支持,王援朝出手又大方,比投资出租车公司、酒店之类的,速度快多了。
执行团队很快在内地同志们的支持下,开始往各主要城市铺展。
王援朝其实只想捞些农村人口,出人意料的事,得到的不少都是城市人口,不是说城市人口不好,而是他的工业基础增长赶不上这部分人口增长。
他只能通过砂劳越还有大量雨林开发来充斥移民人数,这样的话,农村人更加吃苦耐劳一点。
他委婉的跟内地负责民政的同志提了一嘴。
大开发?吃苦耐劳?还有什么比得过退役的绿军装呢!
很多绿军装退役之后,只能回家务农,有了这个机会,民政那边只是这么一提,哎哟喂,王援朝幸福的简直想给人家磕头了。
太贴心了不是?
有了这批退役的绿军装过去,不说大开发了,什么牛鬼蛇神他都不惧了啊。
反正内地没有干涉别国内政的传统,他是一百个放心。他有充足的时间让这批人在那边安家立业,娶妻生子,生根发芽。
很快,4月底,第一批人就北边、中间、南边的各个港口,开始陆续登船,一路向南。
拿了家庭补助的,占比高达76.3%!真是“牺牲”一个,幸福全家。
王援朝会让他们的“牺牲”都值得的,国家怎么会这么抛弃他们呢?肯定看得出来他王援朝的潜力嘛。
果然,没有哪家的组织效率,抵得上内地!
王援朝不差钱!按照内地这组织力,预计到明年底,这一年半的时间,可以增加移民80-100万。
没法容纳更多移民,不是内地不能提供更多人口,是砂劳越这边没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纺织、服装、制鞋、橡胶厂、塑胶厂、食品厂,已经从之前的五十万移民,和本地居民里,吸纳了二十来万工人。
这些工厂很多是从香江转移产能就开始建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