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这应该是何雨柱怂恿的吧。
王向东也没兴趣跟去瞧热闹,转头回去,把剩下的肉包和饺子年糕的都热一遍,填饱肚子后就全都收进空间。
然后就准备出院门去拜年了,先是拿着一条大前门和一扎三包的挂面,走进隔壁院的陈德利家,他家是在这二进院的后院。
“陈哥,新年好。”
“向东,新年好,进来喝口水。”
陈德利正在堂屋看着几个孩子玩耍,他完全没想到有人会来给他拜年,高兴的连忙叫他媳妇倒水,再加进一块冰糖,这是习俗,预示新年生活甜蜜。
他家有一儿一女,都不到十岁,旁边还有个小孩,正是院里的小志,孩子的玩伴。
“东叔新年好。”
小志先喊了一声,另外两个也跟着叫了。
“新年好,都过来,叔叔给你们压岁钱。”
听到有压岁钱,三个小孩就跑过来给王向东跪下磕头了,哈哈,规矩都懂啊。
正好兜里多备了几个红包,王向东一人给了五角钱,看把孩子们高兴的,都躲到角落窃窃私语,估计计划着等会想去买啥吃的玩的了。
“向东,你咋给这么多啊,你刚参加工作,得省着点花。”陈德利埋怨道。
“陈哥,这是第一次到你家来拜年,应该的,下次就少点啊。”
如此一说,陈德利也不好再推辞了,两人又说了几句客套话,然后王向东好奇的问道:“陈哥,你没准备出去拜年吗?”
“我家在城里没啥亲戚,媳妇她娘家又在外地,再说咱三科也不用像他们一科二科那样求爷爷叫奶奶的到处拜年,咱就跑乡下费时费力,过年倒也清闲。”
“嗯,你说的也对哦。”
想想也是,跑城里的采购员对接的都是要紧单位,不搞好关系就怕完不成任务啊。
举个例子,食堂需要的米面都得从粮站购买,账上都是公对公,又不是只有你一个厂,而且轧钢厂需要的数量很大,所以粮站得安排调度,你得排队呀,这时候就得看关系了,关系好的就能及时拉到货,还能拉到质量好些的米面,反之要是拖上一两天,那不得被领导和工人们骂死。
抽完一支烟,喝完一杯糖水,聊得差不多了,王向东就告辞了。
第二站王向东准备去科长张强家拜年,这个有标注,是在轧钢厂的干部筒子楼,备上两瓶董酒和一网兜的山梨,王向东骑自行车出发。
到领导家拜年要赶早,不然来的人多了要排队,迟了说不定领导也出门拜年就见不到了。
作为礼仪之邦,走亲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