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
简称就是没有大场面的片子,原片里人家用一个中长景镜头,到他这里,虽然演员换了,可能场景也调整了,但张秦川靠着模仿,能学个几分像,人家用什么镜头方式,他也用什么镜头方式。
这样一来,主要靠着剧情,观众就能忽略大场面,注意力都集中在剧情上。
要不他怎么会被评为西北圈最会讲故事的导演呢?
这年头,国内不缺会拍风景,会拍大场面的导演,但这些导演,多多少少都有点短板,讲故事不行,到了张秦川这里,他是本来专业技能上就有些欠缺,所以走的是“技巧”性路子。
照抄,他会抄。
但如今轮到他直接选定用什么镜头的时候,张秦川就没那么多“灵性”了。
他现在的水平处在,匠气有余而灵气全无的阶段。
同样是一个镜头,可能往左稍微偏那么一两厘米,拍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了,但到了张秦川这里,让他直接定下用什么镜头拍,他只能做到规规矩矩。
十分的试卷,他能做到六分左右,不差,但也没亮点。
如果这种东西交给老谋子,老谋子可能会做到11分!
这就是他们之间在镜头语言这一方面的差距
余光扫了一下周围的人,张秦川暗暗松了一口气,幸好今天带取景器了。
这玩意的好处,就是它虽然是取景的,但能看到的人,只有张秦川。
这又不是相机,不是直接拍下来,现在只是初选。
选在哪,选什么角度,都是张秦川选,周围的人也看不到,只能看到他装模作样的摆角度,然后一脸遗憾的摇摇头,再皱皱眉,往右走几步,再停下,拿着取景器继续装模作样的看。
因为张秦川骨架子大,身高体壮的,他取景的时候,有时候还弓着步,旁边带他参观的工作人员虽然看不到张秦川取的什么镜头,但感觉他的架势和工具,都有点不明觉厉的感觉。
心中暗赞一声,不愧是票房两亿的导演!
走走停停,一个鸟巢体育馆,可不是只有一个摄影区域的,这边好几层,每一层都要挑选好几个区域备用,一时半会儿搞不定的。
跟在工作人员身后,张秦川突然听到前面有一阵杂音。
细细听,里面好像夹杂着英文。
微微歪头看了眼前面那群人,居然有几个小金毛,还有一个小黑子!
鸟巢可还没彻底竣工呢,这里面现在除了工程队,是不对外开放的,张秦川现在是开幕式导演组的副总导演,才能享受到这个特权,先进来选镜头角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