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池邑一向怕麻烦的人,不会多余添办东西,谁知又添了,这不是给他们小两口白赚了一笔?因想到明年要给芦笙议亲,赚钱的心便紧迫起来,谁会嫌钱多?
面上笑道:“镜儿成了亲,是该学着办点事,只是他从不懂这些,恐怕给外头那些人坑骗。”
玉漏心笑,他对古玩字画只怕你比懂些!口里道:“太太只管放心,这些玩意他还在行。何况老爷说,办得好办不好也随他办去,果真吃了亏,就当是花钱买个教训,和做生意的人都周旋不过来,往后在官场那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岂不是更没出息?”
既是池邑说的,燕太太也没好说什么
,又问那些给京城旧交的礼。这一项是玉漏亲自办的,回起来更是处处周到,“不过是按咱们往日同几家世交的例来办,额外又添置了些南京的土特产,捎上京去图个新鲜,给老太太过了目,她老人家没说什么。”
老太太都挑不出错,燕太太自然更不好挑了,何况这些年老太太不叫她管事,眼下有了媳妇,媳妇能办些事,也算她在老太太那头露点脸。不过到底有些不服,儿子不是她生的,难道儿媳妇还能和她一条心?
玉漏可理她呢!从前见她在府里就没作为,又是个软弱没主意的人,如今便是成了她的婆婆,她也不放她在眼里,不过应个景得敬她一敬。
就连有时候敬得过了,池镜还要问她:“那又不是你正经的婆母,你这么孝顺做什么?”
玉漏想想却好笑,他一面不叫她狠敬着燕太太,自己每逢说起燕太太来,又是那样又不屑又怅惘的意态。她猜他是对燕太太是有些复杂的感情,所以尽管满嘴狠话,语调却狠不起来。倒只对芦笙是纯粹的不屑,说也懒得说到她。
偏近来芦笙常在屋里哭,给全妈妈管得紧了,受了不少委屈,连他们前头也常听得见她的哭声。玉漏才这里坐了一会的功夫,芦笙又哭着进来,和燕太太抱怨,“全妈妈非要押着我学针黹,咱们这样的人家,还用做小姐的亲自做活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