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堡外的码头,他们来到云梦泽,第一个修建的设施就是这个码头,在水泽密集的南方,船运几乎是他们唯一从外界输入物资的渠道。
当李德来到码头之时,码头上的青年已经开始搬运物资了。
李德问道:“这次带了什么货物过来?”
周昌笑道:“1万把镰刀,两万块耐火砖,某还从南阳带来10个铁匠过来,他们将会帮助我们组建小高炉,可以弄一个几千斤铁,还弄了一些打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修理农具。”
李德点头道:“屯垦点不能缺少铁匠铺。”
李德虽然是蜀中人,但他还是错误顾忌南方的雨水,大汉的铁器在此锈蚀的速度非常快,加上开垦时期的损失,有大量的铁器都需要修理,但他们前期根本没有带铁匠过来,导致大量的()
工具损坏不能使用。
“某以为朝廷以后设立的屯垦点不能少,铁匠,木匠,窑匠,水泥匠,石匠,每个垦殖点不说和大汉郡县一样有一个作坊区,但却必须要有伐木场、水泥窑、砖窑,铁匠铺,木器铺等五小作坊。”
“令军君可以整理成册上报给朝廷。”
而后周昌指着四周跟着他下船的人笑道:“这是长安城来的记者,他们将会记录我们在南郡屯垦的事情,而后刊登在所有大汉所有报刊,这次跟某来的有大汉月报,法制月报,儒林月报等大报刊,可以说是精英荟聚。”
这些记者对李德行礼道:“见过令君。”
李德笑道:“南郡是个肥沃,希望各位记者能把南郡真实的情况宣告给天下。”
“诺!”这些记者就是四散离开,去找寻他们认为值得记录的事情。
少府下属的工匠都不愿意派自己的子弟去屯垦,徐凡觉得要加大对边郡的宣传,所以才派遣了这么多记者过来,他们将会对屯垦队进行全方位的宣传。
周昌看着居住地不远的稻浪问道:“今年的收成如何?”
李德道:“云梦泽土地肥沃,今年稻谷亩产有3石,倒是岸上的土地稍微差一点,大豆每亩就是几十斤的样子,好在这里气候炎热,什么时候都可以种植粮食,我们垦殖点后面种植的粮食也可以收获。”
李德他们几乎是开垦一块田地就种植一块田地,而此时的南方处于亚热带气候当中,根本没有所谓的冬季,只有雨季旱季之分,种地也不用抢时间。
周昌惊叹道:“这么好的土地,为什么先辈都不来开垦。”
在大汉内地垦荒前三年是几乎没什么收益的,农户要养上三年的地,才能让生田变成熟田,当然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