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荷塘书屋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401章 ,举荐接班人和大汉第一次中考

第401章 ,举荐接班人和大汉第一次中考

行差不多十年,徐凡发现科举已经开始不适应大汉此时的局面了,历史上的科举,即便是人数最多的宋明时期,选拔的也是官员,而大汉却直接选拔百石左右的小吏,双方选拔的制度从一开始就完全不同。

大汉考中的士子数量多,官职低,要从最基层做起,是考吏员,而历史上的宋明科举却可以算是一步登天的考官员,只要考中了就是统治阶级的官员,所以才有鱼跃龙门的说法。

大汉这种科举虽然机会多,但也带来一个问题,性价比低,这士子长途跋涉来到长安城,考上了却也只能成为斗吏小吏,花费高,收益低。

刚开国的时候,大汉录取率高,升官快,还没有什么,大家都可以接受,但现在大汉已经有完备的汉吏体系了,考科举的人也越来越多。再想像以前那样一年就升到县令,两年就升到2000石太守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有时候考都考不上。

这样一来科考的成本就让很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这个时代长途跋涉的旅行可比后世花费大多了,一次科举可能就要花光了几年积蓄,科举的难度又直线上升,即便是小地主家庭也很难扛得住这样的消耗。

了解到这种情况之后,徐凡打算学习后世把科举下放到郡县等级,地方上缺少小吏,就由他们来上报,而后朝廷学官去当地主持考试,就像后世科举当中的童子试一样。考完之后直接在本地为吏。

当然另外一套体系也要完善了,就是大汉的学府体系,因为大部分学府都在长安城,所以大汉的学府招生大部分也是关中的百姓。

而学府当中的学生有很大比例都是进入了大汉官场。又或者取得这个时代一个金领工作。

可以说这个时代只要考上了学府,其地位待遇比科举考中了小吏都要高,大汉的民间已经有不少怨言了,认为朝廷太偏重于关中,尤其是楚地那些大汉的老根据地。

在这种情况下,徐凡就要考虑教育公平的时期了,要不然过不了几年时间,大汉官场就会出现大部分都是关中人的局面。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利于大汉统治天下的。

于是他打算学习后世的先进经验,组织一场全国性的中考,并且以郡单位,按照人数的比例每个均分配一定人数的学子,甚至四方诸侯都有名额,徐凡只能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保证大汉的各方势力都可以进入大汉官场,成为大汉的上层人。

而大汉第1次中考的时间,则定为秋收之后。

大汉历十年,七月十五日。建章宫。

结束朝会后徐凡特意留下丞相周章,假相张良,陈平,御史大夫陈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 万国之国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