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事情是朝廷不允许的。”
但徐凡明白大汉没有这个组织力,最优的解决策略也是执行不下去的。
陈锤说的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增加经济作物,减少粮食生产,可以让两方面供需平衡不说,还可以为整个天下增加财富,加快纺织业的发展,可谓是一举双得的好事。
上苍是捉摸不定的,今年大汉丰收,并不意味着明年大汉就会丰收,要是遭遇天灾,天下又少了这2亿石的粮食,你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吗,这个责任你承担得起。”
但是亏了的话,百姓的怨气必定会发泄在朝廷身上,要是出现了大饥荒这样的事情,几百万百姓沦为流民,饥寒受迫,说不定黄河就会出现石人了。
而后徐凡看到周章道:“丞相应该根据这些地方上的大员政绩调动汉吏,有政绩的升迁,政绩平平者也要调动去其他郡县,防止他们盘踞地方,建立山头。
而且最重要的是,种植粮食是百姓自己的选择,即便粮食价格低,百姓心中也不会有什么怨气,但如果是朝廷指导百姓种植经济作物,赚了钱还好,你好,我好,大家好。
周章更是训斥道:“你一个铁匠安心打铁就是了,不是你专业方面的事情,你乱发表什么意见!”
而政绩差的,有明显过错的汉吏则调回长安城,免去他们的职位,让他们成为汉吏学院的学生,让他们学习一下我大汉的法令,如何在地方上施政为官。”
陈锤觉得朝廷有这么多的矛盾,还不是因为钱不够,多生产一下丝绸和麻布不就解决了这個问题,在这个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时代,布匹是可以直接拿来当钱用的,所以说大汉的这些纺织厂,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这个时代的印钞机。
大汉的天子宰相都训斥陈锤了,顿时他不敢再发言了。
在汉吏的层层加码之下,大汉的粮食体系必定会崩溃,这不是徐凡可以预见未来,而是他在后世看多了太多这样的事情了。
但商农却怒道:“右少府令此言,简直臭不可闻,你一个没有种过田的人,却想指导千千万万种了一辈子田的人,简直笑话,让天下每县多增加10万亩桑林,麻田。好大口气,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从刚刚那两件事情看来,天子和丞相的执政理念是一样的,两人即便闹点小矛盾,也不会影响整个大汉执政政策的方向。从这方面来说陈锤算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徐凡也跟着说道:“此事不可为。”
大汉有1500余县,每县十万亩田地,就相当于让整个天下少了一亿五千万亩的田地,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