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一直传承的话说服,决定还是去塞外建立一个诸侯国。
比起简朴的徐凡,项羽就极其奢华了,虽然因为财力的关系,他没有新建宫殿,但却重修了齐王宫,徐凡占据临淄之后,留下一座宫殿自己居住,其他宫殿全部用来安置各方诸侯。
刘邦拿了自己的一张名帖给他道:“诸侯大汉结束之后,你拿这张名帖去齐王宫,说是沛侯的门客,自然会有士兵带你来见本侯。”
“兄长,这样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留在大汉境内,传承三五代人,贵族也会变成平民,但在大汉之外的封国却是我们自己的,可以一直传承。”
这要是在几年前,刘邦必定会嘲讽这个儒生虚言大义,但经过在辽东一年多时间,明白只要是人,放对用处就是人才,他清楚辽东野人太需要教化了,哪怕多一个多认字读书的人,对他来说都是好的。
等那个儒生离开之后,张耳奇怪道:“你不是一向看不起儒生的,怎么现在却接纳他们?”
这让张耳就感到奇怪了,总不可能每个求见刘邦的人都是人才吧。而且儒生不是刘邦最反感的人。
天下五十个郡守,哪个郡守不是在发展纺织业的,民间商贾也是大量投资纺织业。您的封地在大漠,大漠上还会缺草场吗,您养上一群羊,不管是卖羊毛,还是自己也弄一个纺织厂,都是极其赚钱的。”
刘邦淡然道:“看你这文章也算是有点见识,不过我沛国荒凉,建国才两年不到的时间,你要跟了本侯,确是要吃一段时间的苦,可不后悔?”
儒生大喜道:“某有一言,请沛侯看。”
刘邦接过看了看,却是老生常谈的儒家教化之道,没有任何新奇之处。
说完他算是递出一份书信。
“诺!”儒生恭敬行礼道。
刘邦笑道:“是不是人才也要看他所处地方,这个儒生在大汉自然不值一提,但去了我沛国却是少有的人才,大哥伱想想看,辽东那地方除了野人还有什么人?
儒生喜道:“能得沛侯看着,晚生不后悔。”
沛国附近的野人只会打猎,放牧都放不好,大汉的农夫去了我沛国都是一等一的人才,铁匠,木匠,石匠去我沛国,我这个沛侯都要对人家恭敬行礼,生怕人家一个不满意再回到大汉去了。要不然您以为这次大清洗是我什么,还不是我等诸侯国野人太多,需要汉人来平衡。”
“这个儒生去了我沛国,不管是教化野人,还是管理百姓都可以用的上,自然是人才了。”
“大哥你既然想建立诸侯国,现在就要准备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