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落到农民身上的负担,基本上就是五税一。
吃饱饭目前来说,还是有些奢望,不过生活水平终究还是好了许多,不至于遇见一点困难,就要卖儿卖女。
资产阶级的工厂厂主,在战争的催化剂下,不断生产着各种布匹,罐头,扩大生产。
州县之中的工人越来越多,在民情大会上成为稳定的分支。
刘鸿对此连连点头。
他推出了先进理论,与此同时将内库三大坊普及,促进生产力发展。
目前为止,先进思想影响着生产力飞速发展。
至于以后会有什么弊端,刘鸿也不知道,庆余年时间线在他造反的历程中,改的面目全非。
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的清呢,让后来人自行决定吧。
不过刘鸿的好心情到东山路首府唐州,便戛然而止。
唐州的农民依然是背负着沉重赋税,汉国的十税一的确是做了,州县的赋税也没有另外增加。
但是某个天才想出来了战争贡献债。
意思就是汉国和庆国打仗了,要求各大阶级的人,都踊跃贡献,捐出银粮。
你不捐,那就是不爱国!
不爱国,那就不能享受汉国的变法成果,唐州官吏更加心安理得开始剥削。
可你要是捐了,这跟庆国的国债,还有以往的三税一,五税一,没有任何区别。
浑身泥泞,穿着补丁素衣的老农喝了一大碗水,抿了抿干裂的嘴唇,神色有些愁苦。
望着面前身着朴素的壮年男子。
思索了一会儿,忍不住开口发问。
“大人,那些官吏整日鼓吹着变法有多好,可我感觉跟在庆国的时候一样啊。”
“听说其他州县的农民活的挺好,可我们唐州没有任何变化啊,或者说我们唐州难道不是汉国的土地吗?”
刘鸿听到老农这么说,脸色都黑了下来,压抑着胸腔中怒气。
什么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就是!唐州负责监视的民情大会,钱行,抱月楼都被通通买通了。
要不是刘鸿此次孤身一人出行,恐怕都不知道唐州的变法,竟然可以如此敷衍。
刘鸿勉强笑了笑,递出小块碎银子。
“老丈说笑了,我又怎么称得上是大人。”
老农狐疑地看了刘鸿一眼,随后很肯定摇了摇头。
“大人,你应该就是朝堂派下来的御史吧!虽然你装扮农民,穿着一身素衣麻服,不过到底不像。”
刘鸿本来准备抬脚的动作,停顿了下来,饶有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