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秦家也就死了个私生子,没事干跟刘鸿互掐干什么!
要知道现在刘鸿可是右侍郎,可能没办法对秦家做什么。
但是军械粮草,还有军队品级是一线还是二线的驻扎,待遇情况都是刘鸿在管理。
刘鸿只要愿意,能够把秦家恶心死。
什么叫县官不如现管,这就是。
杨度拿着一封文书,脸上难以掩饰喜色。
“大人,这是两位侍郎尚书对于你的提拔建议,全部通过了。”
刘鸿淡然一笑,对他们的示好,并没有太大意外。
黄明老尚书已经六十多岁了,圣眷也一般,过不了几年退休。
他现在就想平稳落地,然后在任期间,捞上一大把就心满意足了。
何海年轻一点,按部就班成为尚书后,要不了多久也会退休。
而刘鸿不同,他才二十多岁年富力强。
现在得罪刘鸿了,那这两个人的后代怕是要被刘鸿欺负死。
“你告诉两位大人,承蒙两位大人恩情,刘鸿不胜感激,改日请他们在一石居一叙,”刘鸿头也不回,批改着公文。
杨度点点头,蹑手蹑脚关上房门。
这些公文资料,可以让刘鸿清晰看到庆国的军队情况,还有隐藏在深处的危机。
怪不得后期范闲不过是掌握了江南路,捏住内库三大房,就能让庆帝投鼠忌器,不敢动他。
庆国不过两千多万人口,官员大概有五十多万。
一线军队,郡兵,民兵合在一起,两百二十多万。
也就是说庆国几乎不生产劳作的就有三百万人,这是什么概念?
抛开歌伎商人这些,几乎十多个农民就要供养一个士兵。
哪怕在二十一世纪,都没几个国家敢这么做。
可偏偏庆国这么做了,怪不得国力天下第一,四海臣服。
要不是靠着江南这个赋税重地鱼米之乡,再加上叶轻眉留下来的内库。
庆国不出几年,就会因为庞大的财政支出,濒临崩溃。
刘鸿胜在年轻,半天时间就批改完公务,伸了伸懒腰。
看着昏暗天色,兵部官员基本上都走了,除了几个吏员还在整理公务外,看不到什么人影。
刘鸿也感觉自己有些困倦了,对杨度开口。
“走吧……”
杨度告诉点点头,给刘鸿牵来马匹。
“大人回大院吗?”
“逛一逛吧!来京都这么久,我还从来没仔细看看在自己掌握中的商业街。”
刘鸿笑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