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着光绪玉玺的准滕毓藻一北洋大臣名义统领两洋水师,并成立海军部,水师即日改称大清海军的旨意。
滕毓藻进件结束后就在当晚,和杨士琦坐火车赶回天津。
就在滕毓藻返回天津后的第三天,慈禧又正式发布旨意,成立以载漪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
在旨意中,委任荣禄、新任左都御史爱新觉罗.昆冈,还有文渊阁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督办路矿大臣、军机大臣王文韶、、新任军机大臣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
委任直山总督滕毓藻、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河南巡抚兼武卫右军总统袁世凯四人为参予政务大臣。
由载漪牵头,由四个督办政务大臣和四大参予政务大臣总揽一切新政事宜。
就在新政诏书发布的第三天,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二人,就联名三次上奏了《江楚会奏变法三折》,要求朝廷维新变法要学习日本,推行君主立宪制。
张之洞在递上奏折前,也给滕毓藻和袁世凯发电争取二人联名上奏,袁世凯拒绝的很干脆,不过他建议和张之洞联署一份建议取消科举的奏折。
滕毓藻也已“对维新变法尚未深思熟虑为由”,予以婉拒。
可张之洞似乎铁了心要督促慈禧施行宪政,依然坚持递上只有他和刘坤一署名的奏折。
只是这两人的奏折递上之后就再无消息,应该是被慈禧留中不发了,只是传出了慈禧有意派员出洋考察政务一事。
对于张之洞、刘坤一要求实行宪政的奏折没有得到朝廷回复一事,经过各大报刊渲染,很快就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绝大多数舆论都支持张刘二人,这让朝廷十分被动。
直到十天后,眼见在是否实行宪政这件事闹得越来越凶,慈禧才不得不再发上谕。
内称,.尔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补苴所能挽回厄运,唯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民生之转机。
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
当此,关键时期,更需步步谨慎行之,续作详细周全之考证,方可为之,万不可行之操切。
一句话,就是改革变法时必须套做的,可在关键问题上到底需要如何做,还要仔细考察之后才能做决定。
随后,慈禧似乎是为了转移国人的视线和舆论关注的内容,紧接着又发布了关于编练“新军”、倡导商业、教育改革、改革官制、考订法律和筹蒙改制的上谕。
这些新政的内容,涵盖了军事、经济、教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