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战后余威(二)
不只是后路被断,由于联军后勤补给兵站全部失去,联军现在携带的军粮已经不足了。
时间紧急,盖斯利立即同德、法两国指挥官进行紧急磋商,最终一致认为,必须尽快撤回天津或者山东,总之需要有一个有海港的城市做依托,否则近二十万大军补给将会断绝,那时,就只剩下投降一条路了。
天津和山东两地,首选的自然天津。
天津不仅有大量补给,那里还有数万大军可以接应他们,而且退回天津,也才能让天津至清国京城一线的驻军有所依托。
当然,要想安然撤回天津,必须要避免山地和丘陵地区,为此,联军并没有试图夺回汤阴和磁州,而是径直从两地中间穿过,进入临漳境内。
联军进入临漳境内后,滕毓藻就明白了联军的意图。
这是联军想要经成安、广平、曲周,进入德州和衡水之间的平原地区,一路向东北方逃回天津。
既然判断出联军的行军方向,滕毓藻就更不担心了。
随即,快马通知联军应该经过的沿途各州县,尽可能要百姓暂避,免遭联军毒手。
同时,命令据守在汤阴和磁州故布疑阵的潘金山,依然承担起夜间袭扰联军的任务,每天白天休整,夜间袭扰联军。
又命令紧随联军身后追出山的胡殿甲和刘玉枳,率第一、第三镇对联军紧追不放,白天可以对联军发起有组织远距离炮击,夜里要寻机对联军进行夜间突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联军加快后撤速度。
因为,他们只有撤至天津附近,才会有安全保障。
至于联军留下的断后部队,就更不要留情,要坚决予以消灭。
滕毓藻自己,则亲率第四镇、第五镇、第八镇和炮兵镇,急行军抢先赶到冀州、衡水一带掩蔽,等候联军到来。
一路上,英、法、德三国联军在后断后,为了尽快赶到天津,每天都是急行军赶路,可由于携带大量重炮,每天最多也只能走六七十里。
虽然滕毓藻已经事先派人通知了沿途州县百姓躲避联军,可只能是携带贵重财物离开,粮食是来不及带走的,尤其是大户人家。
将粮食烧了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联军没有出现断粮情况。
但联军也只是能找到粮食果腹而已,想要抢到肉食,那是没有的,而联军有不可能在某一地停留太久。
在坚持几天后,匆忙逃窜的联军发现,在他们通过汤阴和池州进入平原地区后,虽然不断有小股前锋军沿途袭扰,后面也有十余万前锋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